méi lǐng yǒu sōng wú zhú
梅岭有松无竹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曾丰 (zēng fēng)

与梅结友问为谁,松竹中含霜雪姿。
竹岂寒盟已仙去,宿心惟有老松知。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yǔ méi jié yǒu wèn wèi shuí , sōng zhú zhōng hán shuāng xuě zī 。
zhú qǐ hán méng yǐ xiān qù , sù xīn wéi yǒu lǎo sōng zh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梅花结下友谊,问它为谁而开?松竹中的形态带有霜雪的姿态。
竹子怎能寒冷地保持盟约,早已变为仙者离去,只有老松依然知晓我内心的愿望。

总结:

诗人通过描绘梅花和松竹,表达了友谊和坚持不懈的品质。他以梅花和松竹的形态来比喻人生的变化和坚韧,强调了情感和记忆的重要性。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曾丰介绍:🔈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历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 查看更多>>

曾丰的诗:

相关诗词:

僧道晖疏泉叠石种松竹梅有诗求和次韵 (sēng dào huī shū quán dié shí zhòng sōng zhú méi yǒu shī qiú hé cì yùn)

朝代:宋    作者: 戴栩

松下煮茶冰折玉,梅梢挂衲藓黏绿。
莫侵石坞竹边行,行处明年减新竹。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寄题更好轩二首 其二 (jì tí gèng hǎo xuān èr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杨万里

无梅有竹竹无朋,有竹无梅梅独醒。
雪里霜中两清绝,梅花白白竹青青。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拟水西寺东峯亭九咏 阴崖竹 (nǐ shuǐ xī sì dōng fēng tíng jiǔ yǒng yīn yá zhú)

朝代:宋    作者: 梅尧臣

背岭断崖下,老竹生扶疎。
孤根石上引,劲节松不如。
莫言霜雪多,终见绿有余。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和真上人万松亭虎窥泉 (hé zhēn shàng rén wàn sōng tíng hǔ kuī quán)

朝代:宋    作者: 梅尧臣

南冈新路平,东岭新亭成。
岭上松万株,岭下泉一泓。
松未龙鳞老,泉曾虎迹行。
虎去岂不渴,松今岂不生。
泉无百尺绳,安见甘与清。
松无百岁人,安见千丈荣。
道人能喻道,莫使世人惊。
我来开醉眼,不似阮步兵。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动物

岭梅 (lǐng méi)

朝代:宋    作者: 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梅花

和舍後植花竹 (hé shè hòu zhí huā zhú)

朝代:宋    作者: 赵希逢

东西地袤里千余,三径环栽松大夫。
竹比渭川知几亩,梅移庾岭可千株。
清欢不减巴丘橘,胜境如悬费氏壶。
况欲万间恢广厦,莫须更有空闲无。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横浦十咏 梅岭 (héng pǔ shí yǒng méi lǐng)

朝代:宋    作者: 刘黻

曲江曾凿险,梅岭到今夸。
何代移来树,几人羞此花。
诛茅新佛屋,盖竹半樵家。
冷煖分南北,谁兴世道嗟。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梅花 其四 (méi huā qí sì)

朝代:宋    作者: 陈景沂

重岗复岭万千程,霜褪红稀步恰轻。
瞥有暗香松下过,不知何处隠梅兄。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松岭 (sōng lǐng)

朝代:宋    作者: 丁大容

十里城西松岭庵,每经过此便怀惭。
此山若有归耕地,肯坠嵇康七不堪。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