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ù cháo yáng cuì qí yī
赴潮阳倅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陈尧佐 (chén yáo zuǒ)

沉醉犹难别帝州,满城春色重淹留。
公闲预想消魂处,望阙频登海上楼。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hén zuì yóu nán bié dì zhōu , mǎn chéng chūn sè chóng yān liú 。
gōng xián yù xiǎng xiāo hún chù , wàng quē pín dēng hǎi shàng lóu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沉醉犹难别帝州,满城春色重淹留。
公闲预想消魂处,望阙频登海上楼。

沉醉:陶醉、沉迷
犹难:依然难以
别:离开、分别
帝州:皇帝的都城,指京都
满城春色:整个城市充满了春天的景色
重:浓厚、深沉
淹留:滞留、停留

公闲:公卿之家的空闲时光
预想:预先思考、设想
消魂处:令人陶醉的地方
望阙:仰望皇宫的殿阙
频登:频繁地登上
海上楼:海边的楼阁



总结:

作者情不自禁地沉迷于皇都的魅力,离开它仍然是困难的。整个城市充满了春天的景色,让人难以割舍。在空闲时光里,作者心中常常想起令人陶醉的地方。他频繁地登上海边的楼阁,仰望皇宫的殿阙。

赏析:
《赴潮阳倅 其一》是明代文学家陈尧佐的一篇咏史抒怀之作。诗人以帝京洛阳为背景,表现了离别帝都的深情厚意和对家国的眷恋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洛阳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心中沉醉于洛阳的美好,难以割舍的离愁别绪。诗人用“满城春色重淹留”一句,将洛阳春天的繁花盛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表现了他眼中洛阳的美好。而“公闲预想消魂处,望阙频登海上楼”则表现了诗人在洛阳的时光里,常常心事重重,时刻惦念着远方的皇宫和帝都。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陈尧佐写的《赴潮阳倅》系列:

本文作者陈尧佐介绍:🔈

陈尧佐(九六三~一○四四),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太宗端拱元年(九八八)进士(《渑水燕谈录》卷七、《隆平集》卷五),爲魏县尉,通判潮州。真宗时入直史馆,历知寿州、滑州,除两浙、京西等路转运使。仁宗即位,入爲三司户部副使,知制诰兼史馆修撰。天圣二年(一○二四)知河南府。三年,徙并州(《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一○三)。累迁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七年,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永兴军。景佑四年(一○三七)拜同平章事。五年,罢爲淮康军节度使、判郑州。康定元年(一○四○)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惠。有文集三十卷,又有《潮阳新编》、《野庐编》、《愚丘集... 查看更多>>

陈尧佐的诗:

陈尧佐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