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ēng má gū shān qí èr
登麻姑山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刘泾 (liú jīng)

石鼓埋入地,荆璧飞上天。
呜呼鲁公碑,风雨三百年。
爱字不爱石,磨灭安得传。
不敢手触之,谓是甘棠篇。

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
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shí gǔ mái rù dì , jīng bì fēi shàng tiān 。
wū hū lǔ gōng bēi , fēng yǔ sān bǎi nián 。
ài zì bù ài shí , mó miè ān dé chuán 。
bù gǎn shǒu chù zhī , wèi shì gān táng piān 。

登麻姑山 其二

—— 劉涇

石鼓埋入地,荆璧飛上天。
嗚呼魯公碑,風雨三百年。
愛字不愛石,磨滅安得傳。
不敢手觸之,謂是甘棠篇。

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
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shí gǔ mái rù dì , jīng bì fēi shàng tiān 。
wū hū lǔ gōng bēi , fēng yǔ sān bǎi nián 。
ài zì bù ài shí , mó miè ān dé chuán 。
bù gǎn shǒu chù zhī , wèi shì gān táng piā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石鼓被埋入地下,荆璧却飞向天空。呜呼,鲁公碑啊,经历风雨已有三百年。虽然喜欢文字,但却不喜欢雕刻在石头上,磨灭它又怎么能传承下来呢?因为不敢亲手触摸这碑文,人们称它为甘棠篇。
总结:这段古文描述了石鼓被埋入地下,而荆璧却升入天空的对比。接着提及了鲁公碑,经历了三百年的风雨沧桑。作者表达了对文字的喜爱,但对雕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产生了疑问,担忧其是否能够传承。因而形成了这篇文献被称为“甘棠篇”,并流传至今。

赏析:: 这首诗《登麻姑山 其二》写了麻姑山的景致,以及其中的一块石鼓,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文字的珍视之情。整首诗通过描写山、石、碑以及文字的命运,传达出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切感慨。
首先,诗中提到“石鼓埋入地,荆璧飞上天”,意味着石鼓被埋入地下,而文字(荆璧)则在飞扬上天,这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和文字的力量的象征。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文字的不朽和历史的传承。
其次,诗中提到“呜呼鲁公碑,风雨三百年”,鲁公碑是历史上的文化遗产,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仍然屹立不倒。这里的“风雨三百年”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但也强调了历史和文化的韧性和坚强。
然后,诗中表达了对文字的珍视,诗人说“爱字不爱石,磨灭安得传”。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文字的重视,文字是传承历史和文化的工具,诗人认为只有爱护文字,才能使历史传承下去。
最后,诗人提到“不敢手触之,谓是甘棠篇”,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情,不敢轻易触碰历史,好像它是甘棠美酒一样珍贵。
标签: 写景、抒情、咏物、文化传承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刘泾写的《登麻姑山》系列:

本文作者刘泾介绍:🔈

刘泾,字巨济,号前溪(《宋元学案补遗》卷七九),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西北)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画继》)。七年,以王安石荐,除提举修撰经义所检讨(《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二五三)。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爲太学博士(同上书卷三六四),罢知咸阳县。历常州教授,通判莫州、成都府,除国子监丞。出知处、虢、真、坊四州。元符末上书,召对,除职方郎中。卒,年五十八。有《前溪集》五卷(《全宋词》),已佚。《宋史》卷四四三有传。今录诗十九首。 查看更多>>

刘泾的诗:

刘泾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