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nán yuè shān qī yán zhí zài jiāng nán
题南岳山七言(直在江南)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李存勖 (lǐ cún xù)

融峰绝顶九霄边,独立孤峦势近天。
北眺洞庭千里浪,南观石{石禀}万坡烟。
云藏碧涧泉声远,僧迫金乌耳伴喧。
唯有此山侵上界,姮娥吹瑟古松前。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róng fēng jué dǐng jiǔ xiāo biān , dú lì gū luán shì jìn tiān 。
běi tiào dòng tíng qiān lǐ làng , nán guān shí { shí bǐng } wàn pō yān 。
yún cáng bì jiàn quán shēng yuǎn , sēng pò jīn wū ěr bàn xuān 。
wéi yǒu cǐ shān qīn shàng jiè , héng é chuī sè gǔ sōng qián 。

題南嶽山七言(直在江南)

—— 李存勗

融峰絕頂九霄邊,獨立孤巒勢近天。
北眺洞庭千里浪,南觀石{石禀}萬坡煙。
雲藏碧澗泉聲遠,僧迫金烏耳伴喧。
唯有此山侵上界,姮娥吹瑟古松前。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róng fēng jué dǐng jiǔ xiāo biān , dú lì gū luán shì jìn tiān 。
běi tiào dòng tíng qiān lǐ làng , nán guān shí { shí bǐng } wàn pō yān 。
yún cáng bì jiàn quán shēng yuǎn , sēng pò jīn wū ěr bàn xuān 。
wéi yǒu cǐ shān qīn shàng jiè , héng é chuī sè gǔ sōng qiá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融峰高耸入云端,独立于孤峦之巅,气势凌驾于天际。
北望洞庭湖波浩渺,如千里长浪滚滚而来;南瞻石{石禀}山峻岭连绵,山峦上弥漫着一层薄薄的烟雾。
云雾缭绕,藏匿在碧涧泉水之间,泉水的潺潺声音传得很远;僧人被金乌的鸣叫声打扰,伴随着喧闹声。
唯有这座山峰能够直冲上天界,姮娥在古松树前吹奏着古老的琴曲。



总结:

本诗以自然山水景观为背景,描绘了高耸入云的融峰孤峦、北望洞庭湖波浩渺、南观石{石禀}山峻岭连绵等景象。同时,还表现了云雾缭绕的碧涧泉水和金乌的鸣叫声。最后,通过描述这座山峰能够直冲上天界,以及姮娥在古松前吹奏琴曲,展示了山峰的壮丽和神秘,以及与仙境传说相关的意象。

赏析:
李存勖的《题南岳山七言(直在江南)》是一首描写南岳衡山壮丽山川的诗歌。整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和神秘的山峰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山川的峻峭。
首句"融峰绝顶九霄边,独立孤峦势近天"描绘了南岳山的壮观景色,峰峦陡峭,似乎直冲云霄,给人一种高山险峻之感。
第二句"北眺洞庭千里浪,南观石{石禀}万坡烟"则展示了南岳山的地理位置,北望洞庭湖波涛汹涌,南瞻石{石禀}山山峰重叠,云雾缭绕,形成了鲜明的地貌对比。
第三句"云藏碧涧泉声远,僧迫金乌耳伴喧"将自然景色与僧侣的生活相结合,表现了南岳山的宗教氛围。云雾弥漫,清泉潺潺,僧人们在山中修行,与大自然相互融合。
最后一句"唯有此山侵上界,姮娥吹瑟古松前"则强调南岳山之壮丽凌驾于人界之上,神仙姮娥在山前吹奏着瑟,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李存勖介绍:🔈

李存勖(有时被写作“勗”,885年-926年),即后唐庄宗,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门)人,五代时期后唐政权的建立者。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长子。沙陀人,本姓朱邪氏,小名“亚子”。908年继晋国王位,之后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北却契丹、南击朱梁,东灭桀燕(刘守光)使得晋国逐渐强大起来。923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是为后唐庄宗。同年十二月灭后梁,实现了对中国北方的大部统一。以勇猛闻名。存勖虽武人,但洞晓音律,能度曲。存词四首,载《尊前集》。926年死于兵变。 查看更多>>

李存勖的诗:

相关诗词:

题中岳山七言(在京南) (tí zhōng yuè shān qī yán zài jīng nán )

朝代:唐    作者: 玄奘

孤峰绝顶万余嶒,策杖攀萝渐渐登。
行到目边天上寺,白云相伴两三僧。
(以上五首均见斯三七三卷)(按:《题西天舍眼塔》前署「大唐三藏」,应即指玄奘。
其前抄李存勖诗五首。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岳阳楼诗(题拟) 二 (yuè yáng lóu shī tí nǐ èr)

朝代:唐    作者: 范质

地收楚蜀西南水,天与江湖旦暮风。
(按:以上两联属同一首诗。
原诗应为七律。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南岳横龙寺(题拟) (nán yuè héng lóng sì tí nǐ )

朝代:唐    作者: 白居易

月射冷光新殿宇,风敲清韵古杉松。
问师宝额因何立,笑指横溪有卧龙。
(见《南岳总胜集》卷中)。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动物

云居寺(题拟) (yún jū sì tí nǐ )

朝代:唐    作者: 廖凝

远水微茫转,前山次第卑。
(见宋陈田夫《南岳总胜集》卷中)。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写景 山水

偈颂(幷序○序为南岳齐己撰) 四 (jì sòng bìng xù ○ xù wèi nán yuè qí jǐ zhuàn sì)

朝代:唐    作者: 居遁

学道先须立自身,直教行处不生尘。
僧真不假居岩(《祖堂集》作「俱言」)室,到处无心即在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题俞公岩 (tí yú gōng yán)

朝代:唐    作者: 陈抟

万事若在手,百年聊称情。
他时南[面](岳)去,记得此岩名。
(见《舆地纪胜》卷八五《均州》。
)(〖1〗《邵氏闻见录》卷七云:「华山隐士陈抟,字图南,唐长兴中进士,游四方,有大志,隐武当山诗云:『他年南面去,记得此山名。
』本朝张邓公改『南面』为『南岳』,题其後云:『藓壁题诗志何大,可怜今老华图南。
』盖唐末时诗也。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南溪故老传语(题拟) (nán xī gù lǎo chuán yǔ tí nǐ )

朝代:唐    作者: 佚名

东石从西,乞子将归。
(《太平寰宇记》卷七九)。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题祝融峯(句) (tí zhù róng fēng jù )

朝代:唐    作者: 栖岩(僧)

开云四边尽,浮世一齐低。
(《五代诗话》七引《青琐集》)(〖1〗见《青琐高议前集》卷九。
栖岩,疑为栖蟾之误。
《全唐诗》卷八四八收其南岳诗多首。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写景 抒情

池州(题拟) (chí zhōu tí nǐ )

朝代:唐    作者: 无名氏

闲行池口江边路,看尽江南岸上山。
(同前书卷二十二引古诗。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兵要望江南 占月第十二(京本列第七○二十三首) 七 (bīng yào wàng jiāng nán zhàn yuè dì shí èr jīng běn liè dì qī ○ èr shí sān shǒu qī)

朝代:唐    作者: 易静

看夜月,五色气相冲。
皆(京本作「此」)是将灾宜(京本作「须」)谨慎,直须重赏宴军中,坚执祸相逢。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