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啭新声破寂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一啭新声破寂寥”出自哪首诗?

答案:一啭新声破寂寥”出自: 宋代 曹勋 《题扇二十四首 其七》,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yī zhuàn xīn shēng pò jì liáo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一啭新声破寂寥”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一啭新声破寂寥”的上一句是: 轻轻风絮迷新涨 , 诗句拼音为: qīng qīng fēng xù mí xīn zhǎng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3:“一啭新声破寂寥”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一啭新声破寂寥”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一啭新声破寂寥”全诗

题扇二十四首 其七 (tí shàn èr shí sì shǒu qí qī)

朝代:宋    作者: 曹勋

碧沼波澄拂柳条,坐来未觉水云遥。
轻轻风絮迷新涨,一啭新声破寂寥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bì zhǎo bō chéng fú liǔ tiáo , zuò lái wèi jué shuǐ yún yáo 。
qīng qīng fēng xù mí xīn zhǎng , yī zhuàn xīn shēng pò jì liáo 。

“一啭新声破寂寥”繁体原文

題扇二十四首 其七

碧沼波澄拂柳條,坐來未覺水雲遥。
輕輕風絮迷新漲,一囀新聲破寂寥。

“一啭新声破寂寥”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碧沼波澄拂柳条,坐来未觉水云遥。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轻轻风絮迷新涨,一啭新声破寂寥。

“一啭新声破寂寥”全诗注音

bì zhǎo bō chéng fú liǔ tiáo , zuò lái wèi jué shuǐ yún yáo 。

碧沼波澄拂柳条,坐来未觉水云遥。

qīng qīng fēng xù mí xīn zhǎng , yī zhuàn xīn shēng pò jì liáo 。

轻轻风絮迷新涨,一啭新声破寂寥。

“一啭新声破寂寥”全诗翻译

译文:

碧色的湖泊波澄如镜,拂动着垂柳的枝条,坐在湖边,感觉仿佛水面与天空相遥远。微风吹来,飘起了轻轻的柳絮,湖水随之泛起新的涟漪,一声清脆的鸟啭打破了宁静的寂寥。
全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湖泊景色,通过描写波光粼粼的湖面、垂柳拂水和风吹柳絮等细节,表现出一幅和谐、恬静的自然画面。而最后一句“一啭新声破寂寥”,则增加了一丝生机活力,使整体氛围更显生动。这幅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美好,同时也带来了一份清新的愉悦。

“一啭新声破寂寥”总结赏析

《题扇二十四首 其七》是曹勋的一首诗,这首诗可以归类为抒情诗。
赏析:
这首诗以清幽的自然景致为背景,通过描写碧沼、柳条、水云和风絮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宜人的田园景色。作者的笔触轻巧而流畅,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
首句中的“碧沼波澄拂柳条”将碧沼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出来,波光粼粼,柳枝被轻柔的波浪拂动,令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坐在这里,不觉得水云遥远,这种感觉让人陶醉在这美妙的自然之中,与世隔绝。
最后两句表现了风絮的飘扬,它们轻盈地随风飘动,发出新的声音,破除了原本的寂寥,也点亮了这片宁静的水边景色。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写细腻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的向往,传达了一种恬静、宜人的美感。

“一啭新声破寂寥”诗句作者曹勋介绍:

曹勋(一○九八?~一一七四),字公显,一作功显,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以恩补承信郎,徽宗宣和五年(一一二三)赐同进士出身(《嘉定赤城志》卷三四),仍爲武官。靖康之变从徽宗北迁,至燕山,受密旨间行诣康王。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至南京,以建言忤执政,出於外。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副刘光远使金,中途还,又充馆伴副使。未几,爲报谢副使使金,十二年至金,得请还梓宫及太后。十三年,兼枢密副都承旨。十五年奉祠。二十五年,起知合门事兼干办皇城司。二十九年,再爲称谢副使使金。三十年,提举万寿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一、一四二、一四四、一五○、一五三、一七○、一八五)。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起提举皇城司(《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八二)。淳熙元年卒,年七十余。遗着由子耜辑爲《松隠集》,《宋史·艺文志》着录爲四十卷。事见《攻媿集》卷五二《曹忠靖公松隠集序》,《宋史》卷三七九有传。 曹勋诗,以《嘉业堂丛书》据旧刻本所刊《松隠文集》爲底本,校以旧钞本(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四库本多残,且佚原书第十四卷(实佚大部分,卷中几首诗并入第十三卷),而旧抄本第十四卷亦与底本全异。因彼此都不明所自,兹将旧钞本第十四卷诗编爲第二十四卷。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更多...

“一啭新声破寂寥”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