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逐归鸿送不休”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目逐归鸿送不休”出自哪首诗?

答案:目逐归鸿送不休”出自: 宋代 欧阳修 《南征道寄相送者》,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mù zhú guī hóng sòng bù xiū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目逐归鸿送不休”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目逐归鸿送不休”的上一句是: 云含江树看迷所 , 诗句拼音为: yún hán jiāng shù kàn mí suǒ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3:“目逐归鸿送不休”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目逐归鸿送不休”的下一句是: 欲借高楼望西北 , 诗句拼音为: yù jiè gāo lóu wàng xī běi ,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目逐归鸿送不休”全诗

南征道寄相送者 (nán zhēng dào jì xiāng sòng zhě)

朝代:宋    作者: 欧阳修

楚天风雪犯征裘,误拂京尘事远游。
谢墅人归应作咏,灞陵岸远尚回头。
云含江树看迷所,目逐归鸿送不休
欲借高楼望西北,亦应西北有高楼。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chǔ tiān fēng xuě fàn zhēng qiú , wù fú jīng chén shì yuǎn yóu 。
xiè shù rén guī yìng zuò yǒng , bà líng àn yuǎn shàng huí tóu 。
yún hán jiāng shù kàn mí suǒ , mù zhú guī hóng sòng bù xiū 。
yù jiè gāo lóu wàng xī běi , yì yìng xī běi yǒu gāo lóu 。

“目逐归鸿送不休”繁体原文

南征道寄相送者

楚天風雪犯征裘,誤拂京塵事遠遊。
謝墅人歸應作詠,灞陵岸遠尚回頭。
雲含江樹看迷所,目逐歸鴻送不休。
欲借高樓望西北,亦應西北有高樓。

“目逐归鸿送不休”韵律对照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楚天风雪犯征裘,误拂京尘事远游。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谢墅人归应作咏,灞陵岸远尚回头。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云含江树看迷所,目逐归鸿送不休。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欲借高楼望西北,亦应西北有高楼。

“目逐归鸿送不休”全诗注音

chǔ tiān fēng xuě fàn zhēng qiú , wù fú jīng chén shì yuǎn yóu 。

楚天风雪犯征裘,误拂京尘事远游。

xiè shù rén guī yìng zuò yǒng , bà líng àn yuǎn shàng huí tóu 。

谢墅人归应作咏,灞陵岸远尚回头。

yún hán jiāng shù kàn mí suǒ , mù zhú guī hóng sòng bù xiū 。

云含江树看迷所,目逐归鸿送不休。

yù jiè gāo lóu wàng xī běi , yì yìng xī běi yǒu gāo lóu 。

欲借高楼望西北,亦应西北有高楼。

“目逐归鸿送不休”全诗翻译

译文:
楚天风雪吹袭着征人的皮裘,他们误踏着京城的尘埃,远离家乡远行。

谢墅的人们归来,应该写下赞美之词,而灞陵的岸边依旧远远地回望着。

云中含着江边的树木,使人迷失方向,目送着归鸿不停地送行。

如果想借高楼展望西北的风景,也会发现西北方向同样有高楼耸立。



总结:

这首诗以描绘风雪征程和归乡场景为主线,表现了游子离乡征途的艰辛与思乡之情。谢墅人归的场景点明了故乡的存在,而灞陵岸边的回望则凸显了别离的惆怅。最后两句则体现了“望乡思归”之情,展示了游子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盼。整首诗写景抒怀,情感真挚,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行为,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和对归程的期盼。

“目逐归鸿送不休”总结赏析

《南征道寄相送者》是欧阳修的一首诗,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
这首诗可以标签为 "抒情" 和 "送别"。
赏析:
诗人欧阳修以南征为背景,表达了他对远行亲友的深情告别之情。诗中描述楚天风雪的严寒,暗示了南征的艰难险阻,使人不禁为征途的遥远而感到心情沉郁。诗人的友人误拂京尘,已然远游在外,这使他心生感慨,希望友人能在异乡顺利归来。此处表现了对友情的珍重和期盼。
诗中提到的谢墅人,被诗人期待着创作咏史之作,这也反映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才情之赞叹。同时,灞陵岸的远景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也映射了友人的远行已久。
诗中的云含江树,归鸿远翔的描写,象征着友人已经远离,但诗人的心依然追随着他,对友情不曾忘怀。
最后两句提到了高楼望西北,表现了诗人的期盼之情,他希望能够站在高楼之上,远望西北,或许能够寻见友人的踪迹。这也暗示了友人在西北地区有可能有高楼,这使得友人的归来更加值得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抒发对友情的思念和期盼,以及对友人才情的赞美,表现了欧阳修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征途的艰辛和友情的坚韧。

“目逐归鸿送不休”诗句作者欧阳修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佑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复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系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於卷末。更多...

“目逐归鸿送不休”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