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敕赐老江东”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镜湖敕赐老江东”出自哪首诗?

答案:镜湖敕赐老江东”出自: 宋代 苏轼 《永和清都观谢道士童顔鬒发问其年生於丙子盖与予同求此诗》,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jìng hú chì cì lǎo jiāng dōng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问题2:“镜湖敕赐老江东”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镜湖敕赐老江东”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镜湖敕赐老江东”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镜湖敕赐老江东”的下一句是: 未似西归玉局翁 , 诗句拼音为: wèi sì xī guī yù jú wēng ,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镜湖敕赐老江东”全诗

永和清都观谢道士童顔鬒发问其年生於丙子盖与予同求此诗 (yǒng hé qīng dōu guān xiè dào shì tóng yán zhěn fā wèn qí nián shēng wū bǐng zǐ gài yǔ yǔ tóng qiú cǐ shī)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镜湖敕赐老江东,未似西归玉局翁。
敧枕未容春梦断,清都宛在默存中。
每逢佳境携儿去,试问行年与我同。
自笑余生消底物,半篙清涨百滩空。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jìng hú chì cì lǎo jiāng dōng , wèi sì xī guī yù jú wēng 。
qī zhěn wèi róng chūn mèng duàn , qīng dōu wǎn zài mò cún zhōng 。
měi féng jiā jìng xié ér qù , shì wèn xíng nián yǔ wǒ tóng 。
zì xiào yú shēng xiāo dǐ wù , bàn gāo qīng zhǎng bǎi tān kōng 。

“镜湖敕赐老江东”繁体原文

永和清都觀謝道士童顔鬒髮問其年生於丙子蓋與予同求此詩

鏡湖敕賜老江東,未似西歸玉局翁。
敧枕未容春夢斷,清都宛在默存中。
每逢佳境携兒去,試問行年與我同。
自笑餘生消底物,半篙清漲百灘空。

“镜湖敕赐老江东”韵律对照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镜湖敕赐老江东,未似西归玉局翁。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敧枕未容春梦断,清都宛在默存中。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每逢佳境携儿去,试问行年与我同。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自笑余生消底物,半篙清涨百滩空。

“镜湖敕赐老江东”全诗注音

jìng hú chì cì lǎo jiāng dōng , wèi sì xī guī yù jú wēng 。

镜湖敕赐老江东,未似西归玉局翁。

qī zhěn wèi róng chūn mèng duàn , qīng dōu wǎn zài mò cún zhōng 。

敧枕未容春梦断,清都宛在默存中。

měi féng jiā jìng xié ér qù , shì wèn xíng nián yǔ wǒ tóng 。

每逢佳境携儿去,试问行年与我同。

zì xiào yú shēng xiāo dǐ wù , bàn gāo qīng zhǎng bǎi tān kōng 。

自笑余生消底物,半篙清涨百滩空。

“镜湖敕赐老江东”全诗翻译

译文:
翻译如下:

镜湖敕赐老江东,不如西归玉局翁。
偏枕难以容纳春梦,清都仿佛在默默存留之中。
每逢美好的景色,带着孩子一同前往,试问岁月是否与我相同。
自嘲我余生虚度荒废,像半根清梢涨满百滩,却无所系。



总结:

诗人受命前往江东,但觉得与归隐于西的玉局翁相比,自己的命令似乎不如意。他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内心仍然留存着昔日清都的美好记忆。每当遇到美景,他会带着孩子去欣赏,同时自问岁月是否与他同步流转。他自嘲自己的余生虚度,就像半根漂浮在水面的篙杆,没有实际的牵扯和目标。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懊悔之情。

“镜湖敕赐老江东”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的作品,以诗写景,表达了诗人在湖上观景时的感受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富有意境的语言,表现出作者的文学才情。
首句"镜湖敕赐老江东",以"镜湖"为背景,写出了江东美丽的景色,通过"敕赐老"表现出这片江东已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历史悠久。接着"未似西归玉局翁",将江东与西方相对比,暗示了江东的韵味与西方不同。
第二句"敧枕未容春梦断",以"敧枕"描写诗人正躺在床上,意犹未尽,用"春梦"寓意着美好的憧憬,却又在下文"清都宛在默存中"中将美好的情感凝固在心底,显得更加珍贵。这两句表现了时光的匆匆流逝,人们渴望留住美好瞬间的心情。
第三句"每逢佳境携儿去",表现了诗人喜欢带着儿子游玩,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也反映了他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试问行年与我同"则是在反思自己的年龄与儿子的差距,带出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
最后一句"自笑余生消底物,半篙清涨百滩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命的看淡,将其比作半篙清涨的百滩,认为已经没有太多的价值,但这也呼应了前文中留住美好瞬间的愿望,希望能留下一丝痕迹。

“镜湖敕赐老江东”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镜湖敕赐老江东”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