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亡鼎在世徒悲”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丹亡鼎在世徒悲”出自哪首诗?

答案:丹亡鼎在世徒悲”出自: 宋代 苏轼 《富阳妙庭观董双成故宅发地得丹鼎覆以铜盘承以琉璃盆盆既破碎丹亦为人争夺持去今独盘鼎在耳二首 其一》,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dān wáng dǐng zài shì tú bēi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问题2:“丹亡鼎在世徒悲”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丹亡鼎在世徒悲”的上一句是: 人去山空鹤不归 , 诗句拼音为:rén qù shān kōng hè bù guī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问题3:“丹亡鼎在世徒悲”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丹亡鼎在世徒悲”的下一句是: 可怜九转功成後 , 诗句拼音为: kě lián jiǔ zhuàn gōng chéng hòu ,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丹亡鼎在世徒悲”全诗

富阳妙庭观董双成故宅发地得丹鼎覆以铜盘承以琉璃盆盆既破碎丹亦为人争夺持去今独盘鼎在耳二首 其一 (fù yáng miào tíng guān dǒng shuāng chéng gù zhái fā dì dé dān dǐng fù yǐ tóng pán chéng yǐ liú lí pén pén jì pò suì dān yì wèi rén zhēng duó chí qù jīn dú pán dǐng zài ěr èr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人去山空鹤不归,丹亡鼎在世徒悲
可怜九转功成後,却把飞昇乞内芝。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rén qù shān kōng hè bù guī , dān wáng dǐng zài shì tú bēi 。
kě lián jiǔ zhuàn gōng chéng hòu , què bǎ fēi shēng qǐ nèi zhī 。

“丹亡鼎在世徒悲”繁体原文

富陽妙庭觀董雙成故宅發地得丹鼎覆以銅盤承以琉璃盆盆既破碎丹亦爲人爭奪持去今獨盤鼎在耳二首 其一

人去山空鶴不歸,丹亡鼎在世徒悲。
可憐九轉功成後,却把飛昇乞內芝。

“丹亡鼎在世徒悲”韵律对照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人去山空鹤不归,丹亡鼎在世徒悲。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可怜九转功成後,却把飞昇乞内芝。

“丹亡鼎在世徒悲”全诗注音

rén qù shān kōng hè bù guī , dān wáng dǐng zài shì tú bēi 。

人去山空鹤不归,丹亡鼎在世徒悲。

kě lián jiǔ zhuàn gōng chéng hòu , què bǎ fēi shēng qǐ nèi zhī 。

可怜九转功成後,却把飞昇乞内芝。

“丹亡鼎在世徒悲”全诗翻译

译文:
人已离开山林,孤独无人回应,丹药消失,鼎炉存在却毫无价值。令人悲伤。可怜那曾经经历了九次炼制,功力达到巅峰的人,却只能乞求内丹芝草来实现飞升的愿望。



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努力追求仙道、修炼功法,最终功成名就,但却发现自身的追求只是一场空虚。作者通过描绘山空、鹤不归的景象以及丹亡鼎在的情景,表达了对修仙之路的失望和无奈。最后,他表达了对曾经成功的九转功法的遗憾,感叹自己为了飞升仙界而不惜乞求内丹芝草,暗示了修炼的艰辛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修仙者的遭遇和内心挣扎的描写,表达了人生追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无奈。

“丹亡鼎在世徒悲”总结赏析

《富阳妙庭观董双成故宅发地得丹鼎覆以铜盘承以琉璃盆盆既破碎丹亦为人争夺持去今独盘鼎在耳二首 其一》是苏轼的一首诗,这首诗可以标签为"咏物"和"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古老的场景,董双成故宅的一块地方,发现了一枚丹鼎,但它已经覆盖在铜盘上,再承载在琉璃盆内。这些古老的器物早已破碎,但仍然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这些文物的珍视之情。
第一句"人去山空鹤不归"暗示了时光荏苒,过去的人和事物已经离去,就像鹤飞走一般。接着提到丹鼎已经丧失,但它仍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种对过去的留恋和对事物的感慨可见一斑。
第二句"可怜九转功成後,却把飞昇乞内芝"则表达了对历史功绩的称赞,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枚丹鼎的怀念,因为它曾经是九转内丹的容器,传承了伟大的功业。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古老文物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情感,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同时,诗中还透露出对成就和传承的敬佩之情。

“丹亡鼎在世徒悲”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丹亡鼎在世徒悲”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