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遶舍觅梨枣”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遶舍觅梨枣”出自哪首诗?

答案:遶舍觅梨枣”出自: 宋代 苏轼 《迨作淮口遇风诗戏用其韵》,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rào shè mì lí zǎo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仄

问题2:“遶舍觅梨枣”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遶舍觅梨枣”的上一句是: 何如陶家儿 , 诗句拼音为: hé rú táo jiā ér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仄

问题3:“遶舍觅梨枣”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遶舍觅梨枣”的下一句是: 君看押强韵 , 诗句拼音为: jūn kān yā qiáng yùn ,诗句平仄:平○仄平仄

“遶舍觅梨枣”全诗

迨作淮口遇风诗戏用其韵 (dài zuò huái kǒu yù fēng shī xì yòng qí yùn)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我诗如病骥,悲鸣向衰草。
有儿真骥子,一喷羣马倒。
养气勿吟哦,声名忌太早。
风涛借笔力,势逐孤云扫。
何如陶家儿,遶舍觅梨枣
君看押强韵,已胜郊与岛。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

wǒ shī rú bìng jì , bēi míng xiàng shuāi cǎo 。
yǒu ér zhēn jì zǐ , yī pēn qún mǎ dǎo 。
yǎng qì wù yín é , shēng míng jì tài zǎo 。
fēng tāo jiè bǐ lì , shì zhú gū yún sǎo 。
hé rú táo jiā ér , rào shè mì lí zǎo 。
jūn kān yā qiáng yùn , yǐ shèng jiāo yǔ dǎo 。

“遶舍觅梨枣”繁体原文

迨作淮口遇風詩戲用其韵

我詩如病驥,悲鳴向衰草。
有兒真驥子,一噴羣馬倒。
養氣勿吟哦,聲名忌太早。
風濤借筆力,勢逐孤雲掃。
何如陶家兒,遶舍覓梨棗。
君看押强韵,已勝郊與島。

“遶舍觅梨枣”韵律对照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我诗如病骥,悲鸣向衰草。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有儿真骥子,一喷羣马倒。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
养气勿吟哦,声名忌太早。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风涛借笔力,势逐孤云扫。

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何如陶家儿,遶舍觅梨枣。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
君看押强韵,已胜郊与岛。

“遶舍觅梨枣”全诗注音

wǒ shī rú bìng jì , bēi míng xiàng shuāi cǎo 。

我诗如病骥,悲鸣向衰草。

yǒu ér zhēn jì zǐ , yī pēn qún mǎ dǎo 。

有儿真骥子,一喷羣马倒。

yǎng qì wù yín é , shēng míng jì tài zǎo 。

养气勿吟哦,声名忌太早。

fēng tāo jiè bǐ lì , shì zhú gū yún sǎo 。

风涛借笔力,势逐孤云扫。

hé rú táo jiā ér , rào shè mì lí zǎo 。

何如陶家儿,遶舍觅梨枣。

jūn kān yā qiáng yùn , yǐ shèng jiāo yǔ dǎo 。

君看押强韵,已胜郊与岛。

“遶舍觅梨枣”全诗翻译

译文:
我诗如同一匹生病的骏马,悲鸣声传向枯草之间。
有一匹真正的骏马,一喷之下群马都倒下了。
养精蓄锐,不要急于吟咏,名声不宜过早得到。
风涛之间,借助笔力,气势逐孤云扫过。
不妨比较一下陶家的儿子,他围着房屋寻找着梨和枣。
请你看看这些有力的韵律,已经胜过了郊野和岛屿。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诗才的自信,将自己的诗比喻为一匹病马,悲鸣声传向凋零的草地。然后用喷马的比喻来形容他的才华,一喷之下,其他诗人都黯然失色。接着,他告诫自己要养精蓄锐,不要过早显露才华,名声应该是靠实力而来。他展现了自己的气势,似风涛之势,笔力强劲,有如孤云一般横扫。最后,作者自谦地提到陶渊明的儿子,陶家儿的诗歌也很不错,但是作者认为自己的诗才更胜一筹,强调了自己诗歌的优越性。

“遶舍觅梨枣”总结赏析

《迨作淮口遇风诗戏用其韵》是苏轼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写作心境和创作态度。这首诗的标签可以为:抒情、自嘲、写作。
赏析:
苏轼自比病骥,悲鸣向衰草,表达了他对自己诗才不如意的感叹。他将自己比作病弱的骏马,骥子代表才情,而他的诗作则不堪一击,仿佛是一声悲鸣。
然而,在这种自嘲中,苏轼并没有放弃,而是提醒自己不要过早地追求声名。他劝诫自己养气勿吟哦,不要急于成名,而要像风涛一样借助外部力量,势不可挡地前行,让作品如孤云扫去一切阻碍。
最后,苏轼以陶家儿遶舍觅梨枣为对比,陶渊明以淡泊名利著称,他认为自己的诗已经胜过了郊与岛,意味着他的诗歌已经超越了一般的诗人。这种自嘲与自信并存的态度,反映了苏轼诗人的独特魅力和坚持不懈的创作精神。

“遶舍觅梨枣”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遶舍觅梨枣”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