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飞鸿一一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目送飞鸿一一轻”出自哪首诗?

答案:目送飞鸿一一轻”出自: 宋代 苏辙 《河冰复结复次前韵》,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mù sòng fēi hóng yī yī qīng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目送飞鸿一一轻”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目送飞鸿一一轻”的上一句是: 身留短舫厌厌睡 , 诗句拼音为: shēn liú duǎn fǎng yàn yàn shuì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3:“目送飞鸿一一轻”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目送飞鸿一一轻”的下一句是: 引纤低徊疑上坂 , 诗句拼音为: yǐn xiān dī huái yí shàng bǎn ,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目送飞鸿一一轻”全诗

河冰复结复次前韵 (hé bīng fù jié fù cì qián yùn)

朝代:宋    作者: 苏辙

懊恼河冰散复生,徂年近已失峥嵘。
身留短舫厌厌睡,目送飞鸿一一轻
引纤低徊疑上坂,打凌辛苦甚攻城。
东风怜我归心速,稍变杨梢百里迎。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ào nǎo hé bīng sàn fù shēng , cú nián jìn yǐ shī zhēng róng 。
shēn liú duǎn fǎng yàn yàn shuì , mù sòng fēi hóng yī yī qīng 。
yǐn xiān dī huái yí shàng bǎn , dǎ líng xīn kǔ shèn gōng chéng 。
dōng fēng lián wǒ guī xīn sù , shāo biàn yáng shāo bǎi lǐ yíng 。

“目送飞鸿一一轻”繁体原文

河冰復結復次前韵

懊惱河冰散復生,徂年近已失崢嶸。
身留短舫厭厭睡,目送飛鴻一一輕。
引縴低徊疑上坂,打凌辛苦甚攻城。
東風憐我歸心速,稍變楊梢百里迎。

“目送飞鸿一一轻”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懊恼河冰散复生,徂年近已失峥嵘。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身留短舫厌厌睡,目送飞鸿一一轻。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引纤低徊疑上坂,打凌辛苦甚攻城。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东风怜我归心速,稍变杨梢百里迎。

“目送飞鸿一一轻”全诗注音

ào nǎo hé bīng sàn fù shēng , cú nián jìn yǐ shī zhēng róng 。

懊恼河冰散复生,徂年近已失峥嵘。

shēn liú duǎn fǎng yàn yàn shuì , mù sòng fēi hóng yī yī qīng 。

身留短舫厌厌睡,目送飞鸿一一轻。

yǐn xiān dī huái yí shàng bǎn , dǎ líng xīn kǔ shèn gōng chéng 。

引纤低徊疑上坂,打凌辛苦甚攻城。

dōng fēng lián wǒ guī xīn sù , shāo biàn yáng shāo bǎi lǐ yíng 。

东风怜我归心速,稍变杨梢百里迎。

“目送飞鸿一一轻”全诗翻译

译文:

懊恼河冰分散又重凝,往年的雄壮气象已逐渐消失。
我身在狭小的船中,厌倦地躺着却难以入眠,眼睁睁地看着一只只飞鸿轻盈地掠过。
绳索拖着船缓缓低移,有些疑惑地似乎上坡,划船的辛劳堪比攻城。
东风怜悯着我的归心匆忙,稍稍摇曳着杨梢,欢迎我归来的百里之行。



总结:


这首诗以描绘河流的变化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生活经历的感慨。诗中诗人观察到河冰的消融与重新凝结,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旧日辉煌的逐渐消失。他身处船中,感到厌倦和不安,目睹飞鸿飞过,对比自己的困顿与疲惫。绳索拖船之际,他感到疑惑,仿佛船行的路途艰难,与攻城战斗一般艰苦。然而,东风吹拂,使他迅速归心,杨柳轻摆,百里迎接他的归来。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写照,以揭示人生沧桑和归途之意,既展现了诗人对岁月变迁的思考,也传达了对归家的渴望和希望。

“目送飞鸿一一轻”总结赏析

赏析:苏辙的《河冰复结复次前韵》通过描述河冰的凝结与融化,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和岁月变迁的深切感慨。
首节描写了河冰的结冻和融化,用“懊恼”一词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不满,同时,通过“徂年近已失峥嵘”来强调岁月的无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飞逝。
第二节以自身的观感为线索,将作者自己置身其中,坐在小船上,不情愿地醒来,目送着飞鸿。这一情景将诗人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第三节中,诗人以“打凌辛苦甚攻城”的比喻,将冰的融化与攻城战的艰苦相提并论,突显了岁月的无情和抵抗。这种比喻使诗中的意境更加深刻。
最后一节表现了东风的来临,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希望。风吹走了冰雪,也让诗人怀着快速归心之情,期待着回家。杨梢百里迎的描写增强了诗的抒情色彩,给人以希望和温馨的感觉。

“目送飞鸿一一轻”诗句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复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复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谥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於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後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更多...

“目送飞鸿一一轻”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