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此空身是法身”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即此空身是法身”出自哪首诗?

答案:即此空身是法身”出自: 宋代 韩维 《奉和君俞以子华古德颂见示》,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jí cǐ kōng shēn shì fǎ shēn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即此空身是法身”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即此空身是法身”的上一句是: 君看日用如何讨 , 诗句拼音为: jūn kàn rì yòng rú hé tǎo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3:“即此空身是法身”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即此空身是法身”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即此空身是法身”全诗

奉和君俞以子华古德颂见示 (fèng hé jūn yú yǐ zǐ huá gǔ dé sòng jiàn shì)

朝代:宋    作者: 韩维

百尺竿头进步人,随缘偶物莫非真。
君看日用如何讨,即此空身是法身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bǎi chǐ gān tóu jìn bù rén , suí yuán ǒu wù mò fēi zhēn 。
jūn kàn rì yòng rú hé tǎo , jí cǐ kōng shēn shì fǎ shēn 。

“即此空身是法身”繁体原文

奉和君俞以子華古德頌見示

百尺竿頭進步人,隨緣偶物莫非真。
君看日用如何討,即此空身是法身。

“即此空身是法身”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百尺竿头进步人,随缘偶物莫非真。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君看日用如何讨,即此空身是法身。

“即此空身是法身”全诗注音

bǎi chǐ gān tóu jìn bù rén , suí yuán ǒu wù mò fēi zhēn 。

百尺竿头进步人,随缘偶物莫非真。

jūn kàn rì yòng rú hé tǎo , jí cǐ kōng shēn shì fǎ shēn 。

君看日用如何讨,即此空身是法身。

“即此空身是法身”全诗翻译

译文:
百尺竿头进步人,意思是说一个人像登高的竹竿一样,不断进步、超越自己。随缘偶物莫非真,意味着顺其自然,偶然的事物并不是真实的本质。

君看日用如何讨,即此空身是法身。这句话指出,如果你想要理解世间的真谛,就应该看看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物,实际上,我们的物质形态并不是真正的法身,而是一种虚空的存在。

总结:全文:此文提倡个人不断进步超越自我,同时强调顺其自然,偶然的现象并不代表真实本质。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物,我们会认识到物质形态并非真正的法身,而是虚空的存在。

“即此空身是法身”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奉和君俞以子华古德颂见示》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追求真实与法身的思考。诗人韩维通过抒发个人感慨,传达了对内心清净与智慧的追求。
首句“百尺竿头进步人”,以百尺竿头来比喻人生的进展,表明了人们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常常随缘而行,不必刻意追求。这句意味着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应该顺势而为,不必强求。
接着,“随缘偶物莫非真”,诗人认为顺应缘分,偶然的相遇也有其深刻的真实性。这句强调了人生中偶然的邂逅和经历同样具有珍贵的意义,不必一味执着于功利。
“君看日用如何讨”,这句暗示了生活的本质是日常琐事,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琐事。诗人可能在这里提醒君俞,应当用何种态度来面对日常生活,也引发了对内心修行的思考。
最后一句“即此空身是法身”,强调了通过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境界,达到“法身”的境界。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心灵自由与升华的思想。

“即此空身是法身”诗句作者韩维介绍: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绦、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後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佑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於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更多...

“即此空身是法身”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