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吟曾未听”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龙吟曾未听”出自哪首诗?

答案:龙吟曾未听”出自: 唐代 李赤 《姑熟杂咏 慈姥竹》,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lóng yín céng wèi tīng ,诗句平仄: 平○平仄○

问题2:“龙吟曾未听”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龙吟曾未听”的上一句是: 虚声带寒早 , 诗句拼音为: xū shēng dài hán zǎo ,诗句平仄: 平○平仄○

问题3:“龙吟曾未听”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龙吟曾未听”的下一句是: 凤曲吹应好 , 诗句拼音为: fèng qū chuī yìng hǎo ,诗句平仄:仄仄○○仄

“龙吟曾未听”全诗

姑熟杂咏 慈姥竹 (gū shú zá yǒng cí lǎo zhú)

朝代:唐    作者: 李赤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yě zhú zǎn shí shēng , hán yān yìng jiāng dǎo 。
cuì sè luò bō shēn , xū shēng dài hán zǎo 。
lóng yín céng wèi tīng , fèng qū chuī yìng hǎo 。
bù xué pú liǔ diāo , zhēn xīn cháng zì bǎo 。

“龙吟曾未听”繁体原文

姑熟雜詠 慈姥竹

野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
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
不學蒲柳凋,貞心常自保。

“龙吟曾未听”韵律对照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平○平仄○,仄仄○○仄。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龙吟曾未听”全诗注音

yě zhú zǎn shí shēng , hán yān yìng jiāng dǎo 。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cuì sè luò bō shēn , xū shēng dài hán zǎo 。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lóng yín céng wèi tīng , fèng qū chuī yìng hǎo 。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bù xué pú liǔ diāo , zhēn xīn cháng zì bǎo 。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龙吟曾未听”全诗翻译

译文:
野外的竹子密集地长在石头上,它们带着淡淡的烟雾映照在江岛上。青翠的颜色投射在波浪深处,虚幻的声音随着寒冷的早晨传来。以前从未听到过龙的吟唱,但此刻吹奏的凤凰曲应该很美妙。不像蒲柳那样轻易凋谢,贞节之心总能自我保护。



总结:

诗中描绘了竹子在野外生长的景象,它们与石头相互交织,映照在江岛上。青翠的颜色和虚幻的声音增添了神秘的氛围。作者引出了龙吟和凤曲的意象,暗示着一种美好而遥远的景象。最后,通过对蒲柳与竹子的对比,强调了贞节之心的坚守。整体上,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观,并以此来表达人性中的坚贞与自我保护之意。

“龙吟曾未听”总结赏析

《姑熟杂咏 慈姥竹》是李赤的一首古诗,表现了竹子的清幽和坚韧之美。这首诗的主题可以归纳为抒情和咏物。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姑熟的竹子。首先,他以“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形容竹子生长在岛上,犹如一幅画卷,清新的竹影映衬着江水,给人以如诗如画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用“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来形容竹子的翠绿色彩,似乎可以穿越深沉的江水。竹子发出的声音虽然是虚幻的,却给人一种清晨的寒意,让人不禁想到早晨的宁静。
诗中还出现了对龙吟和凤曲的提及,这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高贵和与自然的和谐。龙吟和凤曲代表了吉祥和幸福。
最后,诗人以“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来表现竹子的坚韧和坚贞。竹子不像蒲草和柳树那样易凋零,它保持着坚强的品性,也启示人们要保持贞节和坚强。

“龙吟曾未听”诗句作者李赤介绍:

李赤,吴郡举子,尝自比李白,故名赤。诗十首。更多...

“龙吟曾未听”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