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指庭前双柏石”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但指庭前双柏石”出自哪首诗?

答案:但指庭前双柏石”出自: 宋代 苏轼 《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辄复和谢》,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dàn zhǐ tíng qián shuāng bǎi shí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问题2:“但指庭前双柏石”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但指庭前双柏石”的上一句是: 收得曹溪一滴无 , 诗句拼音为: shōu dé cáo xī yī dī wú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问题3:“但指庭前双柏石”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但指庭前双柏石”的下一句是: 要予临老识方壶 , 诗句拼音为: yào yǔ lín lǎo shí fāng hú ,诗句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但指庭前双柏石”全诗

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辄复和谢 (chéng dé rú huì hǎi zhōng bǎi shí jiān rǔ jiā piān zhé fù hé xiè)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岚薰瘴染却敷腴,笑饮贪泉独继吴。
未欲连车收薏苡,肯教沉网取珊瑚。
不知庾岭三年别,收得曹溪一滴无。
但指庭前双柏石,要予临老识方壶。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lán xūn zhàng rǎn què fū yú , xiào yǐn tān quán dú jì wú 。
wèi yù lián chē shōu yì yǐ , kěn jiào chén wǎng qǔ shān hú 。
bù zhī yǔ lǐng sān nián bié , shōu dé cáo xī yī dī wú 。
dàn zhǐ tíng qián shuāng bǎi shí , yào yǔ lín lǎo shí fāng hú 。

“但指庭前双柏石”繁体原文

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輒復和謝

嵐薰瘴染却敷腴,笑飲貪泉獨繼吳。
未欲連車收薏苡,肯教沉網取珊瑚。
不知庾嶺三年別,收得曹溪一滴無。
但指庭前雙柏石,要予臨老識方壺。

“但指庭前双柏石”韵律对照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岚薰瘴染却敷腴,笑饮贪泉独继吴。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未欲连车收薏苡,肯教沉网取珊瑚。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知庾岭三年别,收得曹溪一滴无。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但指庭前双柏石,要予临老识方壶。

“但指庭前双柏石”全诗注音

lán xūn zhàng rǎn què fū yú , xiào yǐn tān quán dú jì wú 。

岚薰瘴染却敷腴,笑饮贪泉独继吴。

wèi yù lián chē shōu yì yǐ , kěn jiào chén wǎng qǔ shān hú 。

未欲连车收薏苡,肯教沉网取珊瑚。

bù zhī yǔ lǐng sān nián bié , shōu dé cáo xī yī dī wú 。

不知庾岭三年别,收得曹溪一滴无。

dàn zhǐ tíng qián shuāng bǎi shí , yào yǔ lín lǎo shí fāng hú 。

但指庭前双柏石,要予临老识方壶。

“但指庭前双柏石”全诗翻译

译文:
在岚中,雾气蔓延,瘴疠流行,但这里却肥沃富饶。笑着品尝着贪泉的美酒,独自继续着吴地的风俗。

尚未想着将车连起来,收获薏苡,也不肯让沉网捕捉到珊瑚。

不知道离别庾岭已有三年,现在收获的只是曹溪一滴空虚的无物。

只是指着庭院前的双柏石,却想给我一方方壶,让我在晚年时认识更多知交好友。


全诗主题以对比的手法,展示了岚中景物的瘴疠环境与丰美之地的鲜明对比。诗人以自娱自乐的态度,坚持不去辛苦采收薏苡和珊瑚,反而希望结交知交好友,体现了豁达洒脱的性情。此外,描写对岾中的思念与与现实情况之间的反差,衬托出诗人的隐逸之心。整首诗句简短优美,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但指庭前双柏石”总结赏析

赏析:
此诗以咏史为主,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岚薰瘴染却敷腴,笑饮贪泉独继吴”,描述了作者在瘴疠之地,依然怀念友人吴均,表现了友谊之深。接着写到“未欲连车收薏苡,肯教沉网取珊瑚”,暗示作者不愿将珍贵的珊瑚送给友人,显示了友人之间的信任和深厚的感情。接下来的两句“不知庾岭三年别,收得曹溪一滴无”,表现了作者对友人分别三年之久的感慨,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友谊的稳固。末句“但指庭前双柏石,要予临老识方壶”,以临老的心情展示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显现了友人情谊的珍贵。

“但指庭前双柏石”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但指庭前双柏石”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