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下福山三十里”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引下福山三十里”出自哪首诗?

答案:引下福山三十里”出自: 宋代 葛胜仲 《跋李伯时画李元通随虎图三首 其一》,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yǐn xià fú shān sān shí lǐ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问题2:“引下福山三十里”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引下福山三十里”的上一句是: 笑问翻经有地无 , 诗句拼音为: xiào wèn fān jīng yǒu dì wú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问题3:“引下福山三十里”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引下福山三十里”的下一句是: 不应老马独知涂 , 诗句拼音为: bù yìng lǎo mǎ dú zhī tú ,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引下福山三十里”全诗

跋李伯时画李元通随虎图三首 其一 (bá lǐ bǎi shí huà lǐ yuán tōng suí hǔ tú sān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葛胜仲

华严宝轴挂於菟,笑问翻经有地无。
引下福山三十里,不应老马独知涂。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huá yán bǎo zhóu guà wū tú , xiào wèn fān jīng yǒu dì wú 。
yǐn xià fú shān sān shí lǐ , bù yìng lǎo mǎ dú zhī tú 。

“引下福山三十里”繁体原文

跋李伯時畫李元通隨虎圖三首 其一

華嚴寶軸掛於菟,笑問翻經有地無。
引下福山三十里,不應老馬獨知塗。

“引下福山三十里”韵律对照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华严宝轴挂於菟,笑问翻经有地无。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引下福山三十里,不应老马独知涂。

“引下福山三十里”全诗注音

huá yán bǎo zhóu guà wū tú , xiào wèn fān jīng yǒu dì wú 。

华严宝轴挂於菟,笑问翻经有地无。

yǐn xià fú shān sān shí lǐ , bù yìng lǎo mǎ dú zhī tú 。

引下福山三十里,不应老马独知涂。

“引下福山三十里”全诗翻译

译文:
华严宝轴悬挂在茅草上,笑着问经书有没有固定的地方。
引领下福山三十里,不知道老马独自懂得迷宫。
总结:这段古文描述了华严宝轴悬挂在茅草上,它似乎有一种调皮的意味,好像在笑着询问经书是否有固定的地方。随后,它引领人们走下福山,但是只有老马知道通向涂(一个地名或象征性的地方)的路径。这里的涂可能代表了迷宫,意味着只有老马有智慧和经验找到正确的出路。

“引下福山三十里”总结赏析

这首诗属于咏物诗。
赏析:
葛胜仲的《跋李伯时画李元通随虎图三首 其一》描绘了一幅华严宝轴挂在墙上的画像,其中的一幅是李元通跟随着一只虎的图像。这幅画展现了华严宝轴的神奇之处,作者通过这一画面表现了自己的惊奇之情。
首句"华严宝轴挂於菟,笑问翻经有地无"表达了作者对于这幅画作的好奇和赞叹。华严宝轴被挂在壁上,作者好奇地问是否有地方能够翻经,这里暗指华严宝轴的神奇之处,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
接下来的"引下福山三十里,不应老马独知涂"描述了画中的场景。画中的李元通引导着虎下山,这一场景生动而具体,但也强调了这幅画的神秘性,因为只有老马似乎能够理解这个场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神秘的画作,表达了作者对于艺术和文化的敬佩和好奇之情,同时也展示了画作中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了其中的神秘和魅力。

“引下福山三十里”诗句作者葛胜仲介绍:

葛胜仲(一○七二~一一四四),字鲁卿,常州江阴(今属江苏)人(《宋史》作丹阳人,误。丹阳是其晚年寓居,见本集卷二一《里中无居寓丹阳县书怀》)。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元符二年(一○九七),官杭州司理参军。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爲兖州教授。崇宁二年(一一○三),入爲太学正。大观元年(一一○七),充提举议历所检讨,兼宗正丞。二年,迁礼部员外郎,以事责知歙州休宁。政和三年(一一一三),召复原职。四年,擢国子司业。六年,除国子祭酒,以言事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宣和元年(一一一九),起知汝州,因拒宦官李彦括田,徙湖州。六年,移邓州,以在湖州时忤朱勔,落职食祠禄。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起再知湖州。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致仕归。十四年,卒,年七十三,谥文康。有《丹阳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其中诗七卷。事见本集卷末附其婿章倧《文康葛公行状》,《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葛胜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更多...

“引下福山三十里”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