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诗韩国老”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和诗韩国老”出自哪首诗?

答案:和诗韩国老”出自: 宋代 邵雍 《别谢彦国相公三首 其一》,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hé shī hán guó lǎo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仄

问题2:“和诗韩国老”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和诗韩国老”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和诗韩国老”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和诗韩国老”的下一句是: 见比以宣尼 , 诗句拼音为: jiàn bǐ yǐ xuān ní ,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和诗韩国老”全诗

别谢彦国相公三首 其一 (bié xiè yàn guó xiàng gong sān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邵雍

和诗韩国老,见比以宣尼。
引彼返鲁事,指予来西畿。
日星功共大,麋鹿分同微。
华衮承褒借,将何答所知。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hé shī hán guó lǎo , jiàn bǐ yǐ xuān ní 。
yǐn bǐ fǎn lǔ shì , zhǐ yǔ lái xī jī 。
rì xīng gōng gòng dà , mí lù fēn tóng wēi 。
huá gǔn chéng bāo jiè , jiāng hé dá suǒ zhī 。

“和诗韩国老”繁体原文

別謝彥國相公三首 其一

和詩韓國老,見比以宣尼。
引彼返魯事,指予來西畿。
日星功共大,麋鹿分同微。
華衮承褒借,將何答所知。

“和诗韩国老”韵律对照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和诗韩国老,见比以宣尼。

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引彼返鲁事,指予来西畿。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日星功共大,麋鹿分同微。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华衮承褒借,将何答所知。

“和诗韩国老”全诗注音

hé shī hán guó lǎo , jiàn bǐ yǐ xuān ní 。

和诗韩国老,见比以宣尼。

yǐn bǐ fǎn lǔ shì , zhǐ yǔ lái xī jī 。

引彼返鲁事,指予来西畿。

rì xīng gōng gòng dà , mí lù fēn tóng wēi 。

日星功共大,麋鹿分同微。

huá gǔn chéng bāo jiè , jiāng hé dá suǒ zhī 。

华衮承褒借,将何答所知。

“和诗韩国老”全诗翻译

译文:
《和诗韩国老》是一首古文诗,表达了诗人与韩国老相见之后的感慨与赞颂。

译文:如下:
与韩国老相见,我觉得他比宣尼更加高尚卓越。
他引领我回忆鲁国的事务,指点我前往西部边疆。
在日出日落之间,我们共同努力,不计功劳大小,就像麋鹿相互分辨不出高低。
华美的衣服衣钵,借来褒奖他的才能,我该如何回答他对我的知遇之恩呢?

全诗简评: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诗,表达了诗人对韩国老的敬佩和赞颂之情。诗人以宣尼为标杆,认为韩国老更胜一筹。他们一同努力,日以继夜,功绩并重,无分大小,就像麋鹿无法分辨高低一样。韩国老对诗人悉心栽培,赐予华美的衣物和衣钵,诗人感念之情溢于言表。全诗以简洁明快的笔法表现了诗人对韩国老的深深敬仰和感激之情。

“和诗韩国老”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邵雍创作的《别谢彦国相公三首 其一》。诗人以深沉的哲理表达了对友人的别离之情,展现了作者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诗中以"引彼返鲁事"、"指予来西畿"表达了友人即将离去的感叹,用"日星功共大"、"麋鹿分同微"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微小,最后用"华衮承褒借,将何答所知"表现了对友人才华和功绩的赞颂,也表现了作者自身的谦逊和敬意。

“和诗韩国老”诗句作者邵雍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佑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更多...

“和诗韩国老”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