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色东城翠”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柳色东城翠”出自哪首诗?

答案:柳色东城翠”出自: 唐代 孟浩然 《清明即事》,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liǔ sè dōng chéng cuì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

问题2:“柳色东城翠”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柳色东城翠”的上一句是: 车声上路合 , 诗句拼音为: chē shēng shàng lù hé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

问题3:“柳色东城翠”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柳色东城翠”的下一句是: 花落草齐生 , 诗句拼音为: huā luò cǎo qí shēng ,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柳色东城翠”全诗

清明即事 (qīng míng jí shì)

朝代:唐    作者: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鸎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dì lǐ chóng qīng míng , rén xīn zì chóu sī 。
chē shēng shàng lù hé , liǔ sè dōng chéng cuì 。
huā luò cǎo qí shēng , yīng fēi dié shuāng xì 。
kōng táng zuò xiāng yì , zhuó míng liáo dài zuì 。

“柳色东城翠”繁体原文

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鸎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柳色东城翠”韵律对照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花落草齐生,鸎飞蝶双戏。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柳色东城翠”全诗注音

dì lǐ chóng qīng míng , rén xīn zì chóu sī 。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chē shēng shàng lù hé , liǔ sè dōng chéng cuì 。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huā luò cǎo qí shēng , yīng fēi dié shuāng xì 。

花落草齐生,鸎飞蝶双戏。

kōng táng zuò xiāng yì , zhuó míng liáo dài zuì 。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柳色东城翠”全诗翻译

译文: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的郊外杨柳一片青翠。
花开了草都长了出来,鸟儿在飞蝴蝶成双成对在嬉戏。
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喝着聊着。

注释:
此诗除《全唐诗》外,诸本皆不载,似非孟浩然所作。
帝里:京都。
据此句,知作诗时作者不在帝里。
茗:茶。按,饮茶之风,似始盛于中唐以后,盛唐时尚不多见。


“柳色东城翠”总结赏析

赏析: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开篇明义。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也许清明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着一片愁楚。一开篇,全诗就置入了青灰的愁绪中,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清明节,唐人有游春访胜、踏青戴柳、祭祀祖先的风俗,往往倾城而出。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就惟妙惟肖地点染出了这种境界。说点染,是因为是作者并未进行全景式的描述,而是采用动静结合,声色倶出的特写手法,犹如一个配着声音的特写镜头,生动自然。远处,甬路上传来了一阵吱吱嘎嘎的行车声,这声音有些驳杂,,看来不是一辆车,它们到哪里去呢?"柳色东城翠",哦,原来是到东城去折柳踏青。一个"翠"字不禁使人想到了依依柳烟,濛濛新绿的初春图景。接着,"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喜",诗人又把想象的目光转向了绿草青青的郊外。

  坐在马车上,顺着青色的甬路来到绿意萌生的柳林,来到万勿复苏的郊外。白的杏花、粉的桃花轻盈地飘落,而毛绒绒、绿酥稣的小草却齐刷刷地探出了头,给这世界点缀一片新绿。群莺自由自在地翱翔,美丽的蝴蝶成双成对地嬉戏,一切生命都在尽享大自然的温柔和丽,这该是何等畅快、舒心。

  然而诗人并未"渐入佳境",笔锋一转,把目光收回身旁。"堂堂坐相忆,酌茗代醉",一动一静,两个镜头浦,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独坐旷室,痴痴地追忆什么,继而端起茶杯,默默一饮而尽,叹口气又呆呆坐出神。这里的孤寂、愁思,这里的凄冷、沉默,同欣欣向荣的大自然、欢愉的郊游人群形成了一种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追忆什么,是童年无拘无束的天真自由,少年隐居的苦读生活,还是欲登仕途的漂泊岁月?诗人在愁什么,愁仕途的艰辛难挨,还是愁人世的沧桑易变?

  融融春光下诗人抒写了无尽的感慨,个中滋味令人咀嚼不尽。 诗人想入仕途却又忐忑不安;欲走进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却又于心不甘。种种矛盾的情绪扭结在一起,寓情于景,寓情于境,自然而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开元十六年(728)早春,孟浩然西游至长安,应考进士。适逢清明,诗人即事抒怀,写下了这首五言诗。

“柳色东城翠”诗句作者孟浩然介绍: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於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爲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爲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爲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爲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爲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更多...

“柳色东城翠”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