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丛花不记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三载丛花不记春”出自哪首诗?

答案:三载丛花不记春”出自: 宋代 华镇 《会稽览古诗 双笋石》,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sān zǎi cóng huā bù jì chūn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三载丛花不记春”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三载丛花不记春”的上一句是: 鼎湖龙去苍髯断 , 诗句拼音为: dǐng hú lóng qù cāng rán duàn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3:“三载丛花不记春”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三载丛花不记春”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三载丛花不记春”全诗

会稽览古诗 双笋石 (huì jī lǎn gǔ shī shuāng sǔn shí)

朝代:宋    作者: 华镇

千尺相高卓翠珉,雨余云外露璘珣。
鼎湖龙去苍髯断,三载丛花不记春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qiān chǐ xiāng gāo zhuó cuì mín , yǔ yú yún wài lù lín xún 。
dǐng hú lóng qù cāng rán duàn , sān zǎi cóng huā bù jì chūn 。

“三载丛花不记春”繁体原文

會稽覽古詩 雙筍石

千尺相高卓翠珉,雨餘雲外露璘珣。
鼎湖龍去蒼髯斷,三載叢花不記春。

“三载丛花不记春”韵律对照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千尺相高卓翠珉,雨余云外露璘珣。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鼎湖龙去苍髯断,三载丛花不记春。

“三载丛花不记春”全诗注音

qiān chǐ xiāng gāo zhuó cuì mín , yǔ yú yún wài lù lín xún 。

千尺相高卓翠珉,雨余云外露璘珣。

dǐng hú lóng qù cāng rán duàn , sān zǎi cóng huā bù jì chūn 。

鼎湖龙去苍髯断,三载丛花不记春。

“三载丛花不记春”全诗翻译

译文:
千尺高山上,耸立着一座碧翠的山峰,雨过天空之外,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在鼎湖之畔,一条巨龙远去,长须飘飞,如割断的长鬓。三年来,花丛绽放,但对春天的记忆已不再清晰。
总结:这首古文描绘了壮丽高山和美丽龙湖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时光流逝带来的记忆淡忘之感。

“三载丛花不记春”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会稽览古诗 双笋石》由华镇创作,表达了作者在会稽山览古诗时的感慨与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双笋石高卓翠珉,这句描写了会稽山上的景色,以“双笋石”为景物,形容山峰高耸,翠绿如玉,给人以挺拔的感觉。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自然之美,这里用“卓翠珉”生动地勾勒出山峰的壮美。
雨余云外露璘珣,这句进一步增强了山景的美感。雨后的山峰云雾散去,山川的真面目“露璘珣”,犹如宝玉一般闪烁着光彩,显示出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鼎湖龙去苍髯断,这句意境深远,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山川的变化。诗中提到的“鼎湖龙”是地名,描述了鼎湖山上的一种景象。龙去苍髯断,暗示了时光的飞逝,山川的容颜也在岁月的洗礼中发生了变化。
三载丛花不记春,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这里的沉浸与遗忘。三年来,诗人沉浸在会稽山的美景之中,以至于已经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不再计较春夏秋冬,只是享受眼前的丛花和山色。

“三载丛花不记春”诗句作者华镇介绍:

华镇(一○五一~?),字安仁,号云溪居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高邮尉。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监温州永嘉盐场。七年,爲道州司法参军。元符二年(一○九九),知海门。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知新安。政和初知漳州,官终朝奉大夫。有《云溪居士集》一百卷及《扬子法言训解》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云溪居士集》三十卷,其中诗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附录其子初成进书表、行状,《宝庆会稽续志》卷五有传。华镇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邵二云及沈氏鸣野山房抄本(简称鸣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翰林本,藏北京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更多...

“三载丛花不记春”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