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残红芍药”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雨残红芍药”出自哪首诗?

答案:雨残红芍药”出自: 唐代 李德裕 《思山居一十首 忆村中老人春酒》,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yǔ cán hóng sháo yao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

问题2:“雨残红芍药”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雨残红芍药”的上一句是: 清晨饮浊醪 , 诗句拼音为: qīng chén yǐn zhuó láo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

问题3:“雨残红芍药”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雨残红芍药”的下一句是: 风落紫樱桃 , 诗句拼音为: fēng luò zǐ yīng táo ,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雨残红芍药”全诗

思山居一十首 忆村中老人春酒 (sī shān jū yī shí shǒu yì cūn zhōng lǎo rén chūn jiǔ)

朝代:唐    作者: 李德裕

二叟茅茨下,清晨饮浊醪。
雨残红芍药,风落紫樱桃。
巢燕衔泥疾,檐虫挂网高。
闲思春谷事,转觉宦途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èr sǒu máo cí xià , qīng chén yǐn zhuó láo 。
yǔ cán hóng sháo yao , fēng luò zǐ yīng táo 。
cháo yàn xián ní jí , yán chóng guà wǎng gāo 。
xián sī chūn gǔ shì , zhuǎn jué huàn tú láo 。

“雨残红芍药”繁体原文

思山居一十首 憶村中老人春酒

二叟茅茨下,清晨飲濁醪。
雨殘紅芍藥,風落紫櫻桃。
巢燕銜泥疾,簷蟲挂網高。
閑思春谷事,轉覺宦途勞。

“雨残红芍药”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叟茅茨下,清晨饮浊醪。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雨残红芍药,风落紫樱桃。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巢燕衔泥疾,檐虫挂网高。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闲思春谷事,转觉宦途劳。

“雨残红芍药”全诗注音

èr sǒu máo cí xià , qīng chén yǐn zhuó láo 。

二叟茅茨下,清晨饮浊醪。

yǔ cán hóng sháo yao , fēng luò zǐ yīng táo 。

雨残红芍药,风落紫樱桃。

cháo yàn xián ní jí , yán chóng guà wǎng gāo 。

巢燕衔泥疾,檐虫挂网高。

xián sī chūn gǔ shì , zhuǎn jué huàn tú láo 。

闲思春谷事,转觉宦途劳。

“雨残红芍药”全诗翻译

译文:
两位年迈的老人住在茅屋下,清晨时分喝着浑浊的酒。雨水洗去了红芍药的颜色,风吹落了紫樱桃。巢中的燕子匆忙地衔着泥土,屋檐上的虫子高悬着它们的网。闲暇时,思念春天的乡野景色,但同时也感到身为官员的劳累和辛劳。

“雨残红芍药”总结赏析

这首诗《思山居一十首 忆村中老人春酒》是李德裕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村庄中回忆老人家喝春酒的情景,并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宁静。
赏析:
诗人以“二叟茅茨下”开篇,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乡村的画面,老人在茅草屋下,清晨时分,一同享受着浊醪。这里描绘了乡村的宁静和悠闲。
接着,诗人描述了雨后的景色,雨水还未完全散去,红芍药和紫樱桃在雨水的滋润下依然娇艳欲滴,生机勃勃。这一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美丽。
在第三句中,巢燕衔泥的场景和檐虫挂网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乡村的生动,也突显了大自然中生物的活跃和忙碌。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这样宁静、美丽的环境中,不禁回忆起了曾经的宦途,对于繁忙的官场生活感到疲劳。这种对比,更凸显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纯净,与都市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雨残红芍药”诗句作者李德裕介绍:

李德裕,字文饶,赵郡人,宰相吉甫子也。以荫补校书郎,拜监察御史。穆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再进中书舍人。未几,授御史中丞。牛僧孺、李宗闵追怨吉甫,出德裕爲浙江观察使。太和三年,召拜兵部侍郎,宗闵秉政,复出爲郑滑节度使。踰年,徙劒南西川,以兵部尚书召。俄拜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赞皇县伯。宗闵罢,代爲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郑注、李训怨之,乃召宗闵,拜德裕爲兴元节度使。入见帝,自陈愿留阙下,复拜兵部尚书。爲王璠、李汉所谮,贬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再贬袁州刺史,未几徙滁州。开成初,起爲浙西观察使,迁淮南节度使。武宗立,召爲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太尉,封卫国公。当国凡六年,威名独重於时。宣宗即位,罢爲荆南节度使,白敏中、令狐綯使党人构之,贬崖州司户参军卒。德裕少力学,善爲文,虽在大位,手不去书。《会昌一品集》二十卷,别集十卷,外集四卷,今编诗一卷。更多...

“雨残红芍药”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