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我顿忘全体露”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物我顿忘全体露”出自哪首诗?

答案:物我顿忘全体露”出自: 宋代 释清远 《十可行十颂 宴坐》,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wù wǒ dùn wàng quán tǐ lù ,诗句平仄: 仄仄仄仄平仄仄

问题2:“物我顿忘全体露”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物我顿忘全体露”的上一句是: 一念归根万法平 , 诗句拼音为: yī niàn guī gēn wàn fǎ píng ,诗句平仄: 仄仄仄仄平仄仄

问题3:“物我顿忘全体露”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物我顿忘全体露”的下一句是: 个中殊不计功程 , 诗句拼音为: gè zhōng shū bù jì gōng chéng ,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物我顿忘全体露”全诗

十可行十颂 宴坐 (shí kě xíng shí sòng yàn zuò)

朝代:宋    作者: 释清远

清虚之理竟无身,一念归根万法平。
物我顿忘全体露,个中殊不计功程。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qīng xū zhī lǐ jìng wú shēn , yī niàn guī gēn wàn fǎ píng 。
wù wǒ dùn wàng quán tǐ lù , gè zhōng shū bù jì gōng chéng 。

“物我顿忘全体露”繁体原文

十可行十頌 宴坐

清虛之理竟無身,一念歸根萬法平。
物我頓忘全體露,箇中殊不計功程。

“物我顿忘全体露”韵律对照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清虚之理竟无身,一念归根万法平。

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物我顿忘全体露,个中殊不计功程。

“物我顿忘全体露”全诗注音

qīng xū zhī lǐ jìng wú shēn , yī niàn guī gēn wàn fǎ píng 。

清虚之理竟无身,一念归根万法平。

wù wǒ dùn wàng quán tǐ lù , gè zhōng shū bù jì gōng chéng 。

物我顿忘全体露,个中殊不计功程。

“物我顿忘全体露”全诗翻译

译文:
清澈虚无的真理竟然没有实体形态,只需一个念头回归根本,万法即得平和。
物我分别瞬间遗忘,一切存在都显现于全体之中,其中并不特别计较功名地位。
总结:
这句古文表达了虚无清澈的真理并没有具体的形态,只需用一颗纯净的心归向根本,万法便能得以平和。在这种境界下,人们会忘记物我之分,体悟到一切存在都融入于整体之中,不再追求功名地位的区别。

“物我顿忘全体露”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由释清远所创作,表达了禅宗的思想和修行观念。诗中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人与宇宙的关系以及修行的境界。
首先,诗人表达了清虚之理,即超越了个体的身体和物我之别,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这与禅宗的思想相符,强调超越个体意识,通达宇宙的真实本源。
其次,诗中提到“一念归根万法平”,强调修行者通过内心的静默和专注,可以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和谐,超越了万法的表象,体验到了真实的本源。
接着,诗人表达了物我皆忘的境界,意味着修行者超越了自我的界限,不再计较功利和成就,而是融入了整体宇宙,达到了心灵的解脱。
最后,诗意深远,反映了禅宗的思想,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越。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核心理念,是一首值得深思的佳作。

“物我顿忘全体露”诗句作者释清远介绍: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後隠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隠蒋山之东堂。爲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谿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清远诗,以《古尊宿语录》卷三○中的《偈颂》编爲第一卷,以同书卷三四中的《颂古》编爲第二卷,同书卷三一语录中散见各处者及见於他书者辑爲第三卷。更多...

“物我顿忘全体露”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