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福威严不自灵”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祸福威严不自灵”出自哪首诗?

答案:祸福威严不自灵”出自: 宋代 释清远 《颂古六十二首 其三五》,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huò fú wēi yán bù zì líng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祸福威严不自灵”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祸福威严不自灵”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祸福威严不自灵”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祸福威严不自灵”的下一句是: 残盃冷炙享何人 , 诗句拼音为: cán bēi lěng zhì xiǎng hé rén ,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祸福威严不自灵”全诗

颂古六十二首 其三五 (sòng gǔ liù shí èr shǒu qí sān wǔ)

朝代:宋    作者: 释清远

祸福威严不自灵,残盃冷炙享何人。
一从去後无消息,野老犹敲祭鼓声。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huò fú wēi yán bù zì líng , cán bēi lěng zhì xiǎng hé rén 。
yī cóng qù hòu wú xiāo xī , yě lǎo yóu qiāo jì gǔ shēng 。

“祸福威严不自灵”繁体原文

頌古六十二首 其三五

禍福威嚴不自靈,殘盃冷炙享何人。
一從去後無消息,野老猶敲祭鼓聲。

“祸福威严不自灵”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祸福威严不自灵,残盃冷炙享何人。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从去後无消息,野老犹敲祭鼓声。

“祸福威严不自灵”全诗注音

huò fú wēi yán bù zì líng , cán bēi lěng zhì xiǎng hé rén 。

祸福威严不自灵,残盃冷炙享何人。

yī cóng qù hòu wú xiāo xī , yě lǎo yóu qiāo jì gǔ shēng 。

一从去後无消息,野老犹敲祭鼓声。

“祸福威严不自灵”全诗翻译

译文:
祸福威严不自感受,残杯冷炙供奉给谁呢?
自从离去后音信全无,野老依然敲打祭鼓的声音。
全文总结:这篇古文表达了人世间的无常和人事易逝之感。无论是遭遇祸福、拥有权势威严,都不能自己感知其意义。后半部分讲述一个离去之人,再无音信,但在野外的老人仍坚守着敲打祭鼓的仪式。整体反映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以及人世间的变幻不定。

“祸福威严不自灵”总结赏析

《颂古六十二首 其三五》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古代祭祀仪式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展开。下面是赏析:
这首诗作者是释清远,他以儒、释两家文化为基础,将佛教的思想与文学艺术相结合,创作出了这一首深具禅意的古诗。
诗中的"祸福威严不自灵"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祭祀的虔诚,无论是祸还是福,都在神祇的支配之下,人们顺应神意,虽然神明无形,但人们心怀敬畏。"残盃冷炙享何人"这句描写了祭祀仪式中未尽的食物和酒,这些是专门供奉神明的,但神明却不食用,使人们不禁感到思考,这些祭品到底会被谁享用?
"一从去後无消息"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之情。亲人去世后,再也没有消息,这种失去的痛苦和对未知的担忧深刻地刻画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而"野老犹敲祭鼓声"则是一种寓意,野老代表了自然界的力量,即使人类的亲人已经去世,自然界的运转依然如常,时间依然在流逝。

“祸福威严不自灵”诗句作者释清远介绍: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後隠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隠蒋山之东堂。爲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谿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清远诗,以《古尊宿语录》卷三○中的《偈颂》编爲第一卷,以同书卷三四中的《颂古》编爲第二卷,同书卷三一语录中散见各处者及见於他书者辑爲第三卷。更多...

“祸福威严不自灵”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