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和糟牀注”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往和糟牀注”出自哪首诗?

答案:往和糟牀注”出自: 宋代 苏轼 《七月五日二首 其一》,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wǎng hé zāo chuáng zhù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

问题2:“往和糟牀注”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往和糟牀注”的上一句是: 还复此微吟 , 诗句拼音为: huán fù cǐ wēi yín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

问题3:“往和糟牀注”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往和糟牀注”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往和糟牀注”全诗

七月五日二首 其一 (qī yuè wǔ rì èr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避谤诗寻医,畏病酒入务。
萧条北窗下,长日谁与度。
今年苦炎热,草木困薰煮。
况我早衰人,幽居气如缕。
秋来有佳兴,秫稻已含露。
还复此微吟,往和糟牀注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bì bàng shī xún yī , wèi bìng jiǔ rù wù 。
xiāo tiáo běi chuāng xià , cháng rì shuí yǔ dù 。
jīn nián kǔ yán rè , cǎo mù kùn xūn zhǔ 。
kuàng wǒ zǎo shuāi rén , yōu jū qì rú lǚ 。
qiū lái yǒu jiā xīng , shú dào yǐ hán lù 。
huán fù cǐ wēi yín , wǎng hé zāo chuáng zhù 。

“往和糟牀注”繁体原文

七月五日二首 其一

避謗詩尋醫,畏病酒入務。
蕭條北窗下,長日誰與度。
今年苦炎熱,草木困薰煮。
況我早衰人,幽居氣如縷。
秋來有佳興,秫稻已含露。
還復此微吟,往和糟牀注。

“往和糟牀注”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
避谤诗寻医,畏病酒入务。

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
萧条北窗下,长日谁与度。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今年苦炎热,草木困薰煮。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况我早衰人,幽居气如缕。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秋来有佳兴,秫稻已含露。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还复此微吟,往和糟牀注。

“往和糟牀注”全诗注音

bì bàng shī xún yī , wèi bìng jiǔ rù wù 。

避谤诗寻医,畏病酒入务。

xiāo tiáo běi chuāng xià , cháng rì shuí yǔ dù 。

萧条北窗下,长日谁与度。

jīn nián kǔ yán rè , cǎo mù kùn xūn zhǔ 。

今年苦炎热,草木困薰煮。

kuàng wǒ zǎo shuāi rén , yōu jū qì rú lǚ 。

况我早衰人,幽居气如缕。

qiū lái yǒu jiā xīng , shú dào yǐ hán lù 。

秋来有佳兴,秫稻已含露。

huán fù cǐ wēi yín , wǎng hé zāo chuáng zhù 。

还复此微吟,往和糟牀注。

“往和糟牀注”全诗翻译

译文:
避谤诗寻医,畏病酒入务。
我为了躲避非议而四处寻找医生治疗,害怕病痛时便沉溺于酒色,逃避现实。


萧条北窗下,长日谁与度。
在北窗下黯淡凄凉,漫长的白天又有谁与我一同度过。


今年苦炎热,草木困薰煮。
今年天气酷热难耐,草木都在炎热中枯萎煎熬。


况我早衰人,幽居气如缕。
何况我这早衰之人,幽居之中精气日渐消散如细丝。


秋来有佳兴,秫稻已含露。
秋天来临,有些兴致高昂,禾稼已经含露丰收。


还复此微吟,往和糟牀注。
再一次轻声吟咏此情此景,倒满酒在糟牀上作陪。

全文简评:这篇古文抒发了作者的忧虑与苦闷。他因遭遇非议而寻找医生治疗,但却在病痛和现实压力下逃避现实,陷入了酒色的泥淖。在寂寥的北窗下,他感到孤独,无人与他共度长日。今年的炎热天气让他感到非常苦恼,而他的早衰也使他的精气渐逝。然而,秋天来临时,作物开始收获,也让他感到些许欢喜。不过,他依旧选择在幽居之中吟咏此时此景,独自饮酒以消愁解闷。

“往和糟牀注”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创作的《七月五日二首 其一》。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的身世之感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下是赏析:
诗人以“避谤诗寻医,畏病酒入务。”开篇,表明了他避谤之苦,寻求医治之事,却害怕酒进入他的生活,以避免酗酒的困扰。这里反映了诗人对身体健康和精神生活的关注。
接着,诗人写道“萧条北窗下,长日谁与度。”,描述了一个静谧的画面,北窗下的寂静与漫长的白昼相对比,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沉思。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谈到了严炎酷暑,以及草木因烈日而焦枯的景象。这些描写不仅呈现出严酷的自然环境,也可以视为诗人内心的抒发,他感受到自己的早衰和孤独。
然而,诗的最后部分却展现出一丝秋意,提到了秋天的丰收和稻谷已经含露。这似乎给诗人带来了一丝希望和喜悦。最后两句“还复此微吟,往和糟牀注。”表明诗人仍然愿意以微吟的方式写下这些感慨,同时又提到了糟牀,可能是指他在独居中的陪伴。

“往和糟牀注”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往和糟牀注”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