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去江鱼煮江水”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好去江鱼煮江水”出自哪首诗?

答案:好去江鱼煮江水”出自: 宋代 苏轼 《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 其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hǎo qù jiāng yú zhǔ jiāng shuǐ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

问题2:“好去江鱼煮江水”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好去江鱼煮江水”的上一句是: 衰病难堪送客悲 , 诗句拼音为: shuāi bìng nán kān sòng kè bēi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

问题3:“好去江鱼煮江水”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好去江鱼煮江水”的下一句是: 剑南归路有姜诗 , 诗句拼音为: jiàn nán guī lù yǒu jiāng shī ,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好去江鱼煮江水”全诗

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 其二 (cì yùn lǐ xiū rú liú bié èr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此生别袖几回麾,梦里黄州空自疑。
何处青山不堪老,当时明月巧相随。
穷通等是思家意,衰病难堪送客悲。
好去江鱼煮江水,剑南归路有姜诗。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cǐ shēng bié xiù jǐ huí huī , mèng lǐ huáng zhōu kōng zì yí 。
hé chù qīng shān bù kān lǎo , dāng shí míng yuè qiǎo xiāng suí 。
qióng tōng děng shì sī jiā yì , shuāi bìng nán kān sòng kè bēi 。
hǎo qù jiāng yú zhǔ jiāng shuǐ , jiàn nán guī lù yǒu jiāng shī 。

“好去江鱼煮江水”繁体原文

次韵李修孺留別二首 其二

此生別袖幾回麾,夢裏黄州空自疑。
何處青山不堪老,當時明月巧相隨。
窮通等是思家意,衰病難堪送客悲。
好去江魚煮江水,劍南歸路有姜詩。

“好去江鱼煮江水”韵律对照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生别袖几回麾,梦里黄州空自疑。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何处青山不堪老,当时明月巧相随。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穷通等是思家意,衰病难堪送客悲。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好去江鱼煮江水,剑南归路有姜诗。

“好去江鱼煮江水”全诗注音

cǐ shēng bié xiù jǐ huí huī , mèng lǐ huáng zhōu kōng zì yí 。

此生别袖几回麾,梦里黄州空自疑。

hé chù qīng shān bù kān lǎo , dāng shí míng yuè qiǎo xiāng suí 。

何处青山不堪老,当时明月巧相随。

qióng tōng děng shì sī jiā yì , shuāi bìng nán kān sòng kè bēi 。

穷通等是思家意,衰病难堪送客悲。

hǎo qù jiāng yú zhǔ jiāng shuǐ , jiàn nán guī lù yǒu jiāng shī 。

好去江鱼煮江水,剑南归路有姜诗。

“好去江鱼煮江水”全诗翻译

译文:
这一生离别多次挥手告别,梦到黄州自我怀疑。
无论哪里的青山都难以逃离岁月的侵蚀,当初明亮的月光巧妙地陪伴着我。
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我都思念家乡;衰老和疾病令我难以忍受离别之痛。
我情愿去用江水煮江鱼,剑南归途上将会有姜诗那样的人相伴。
 

穷通:困厄与显达。
剑南: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除州、郡制,改益州为剑南道,治所位于成都府。因位于剑门关以南,故名。
姜诗:字士游,广汉郡雒县泛乡(今四川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人。东汉时期孝子,“二十四孝”之一“涌泉跃鲤”主人公。


总结:
此诗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在梦中迷茫不安,担心离别后的黄州是否依然存在。他感叹青山都无法逃离岁月的摧残,但回首往事,记忆中明亮的月光仍与他相伴。无论贫富,他心中只有思念家乡的渴望,而衰老和疾病使他难以忍受与亲人分离的悲痛。最后,诗人表示宁愿放弃一切,去江边煮江水做鱼,回到剑南的归途上,将会有姜诗陪伴他。整首诗以离别与思乡为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无奈之情。 


“好去江鱼煮江水”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的《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 其二》之一,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描述了多次别离的情感。诗中的“此生别袖几回麾”表现了诗人多次分离的经历,每一次的离别都像是一幕幕的梦境,让他不禁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置身于黄州的现实。这种不断别离的经历让人感到心痛和不安。
其次,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中提到的“何处青山不堪老”和“当时明月巧相随”都是对家乡风景的美好回忆。青山和明月成为诗人在离别时思念故乡的象征,它们在诗人的心中永葆青春,永远相伴。
最后,诗人以家国情怀和离别之痛为结尾,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痛苦。诗中的“穷通等是思家意,衰病难堪送客悲”表明不论贫富荣辱,都是出于对家的思念。而“好去江鱼煮江水,剑南归路有姜诗”则暗示着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他希望能够回到家乡,过上宁静的生活,享受家乡的美景和美食。 


“好去江鱼煮江水”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好去江鱼煮江水”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