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并游韶石”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岂并游韶石”出自哪首诗?

答案:岂并游韶石”出自: 宋代 文同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其九》,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qǐ bìng yóu sháo shí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

问题2:“岂并游韶石”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岂并游韶石”的上一句是: 禹葬省人徒 , 诗句拼音为: yǔ zàng shěng rén tú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

问题3:“岂并游韶石”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岂并游韶石”的下一句是: 应同去鼎湖 , 诗句拼音为: yìng tóng qù dǐng hú ,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岂并游韶石”全诗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其九 (rén zōng huáng dì wǎn shī shí shǒu qí jiǔ)

朝代:宋    作者: 文同

幡翣离三殿,箫笳接两都。
尧殂如考妣,禹葬省人徒。
岂并游韶石,应同去鼎湖。
愁闻下竹使,海外走哀符。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fān shà lí sān diàn , xiāo jiā jiē liǎng dōu 。
yáo cú rú kǎo bǐ , yǔ zàng shěng rén tú 。
qǐ bìng yóu sháo shí , yìng tóng qù dǐng hú 。
chóu wén xià zhú shǐ , hǎi wài zǒu āi fú 。

“岂并游韶石”繁体原文

仁宗皇帝挽詩十首 其九

幡翣離三殿,簫笳接兩都。
堯殂如考妣,禹葬省人徒。
豈並遊韶石,應同去鼎湖。
愁聞下竹使,海外走哀符。

“岂并游韶石”韵律对照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幡翣离三殿,箫笳接两都。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尧殂如考妣,禹葬省人徒。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岂并游韶石,应同去鼎湖。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愁闻下竹使,海外走哀符。

“岂并游韶石”全诗注音

fān shà lí sān diàn , xiāo jiā jiē liǎng dōu 。

幡翣离三殿,箫笳接两都。

yáo cú rú kǎo bǐ , yǔ zàng shěng rén tú 。

尧殂如考妣,禹葬省人徒。

qǐ bìng yóu sháo shí , yìng tóng qù dǐng hú 。

岂并游韶石,应同去鼎湖。

chóu wén xià zhú shǐ , hǎi wài zǒu āi fú 。

愁闻下竹使,海外走哀符。

“岂并游韶石”全诗翻译

译文:
幡旗在三殿之间飘扬,笛子和箫声相互呼应在两个都城之间传递。
尧帝去世,如同考妣一般,而禹帝的葬礼则由省人才能参与。
岂是在游历韶山的时候,也应当同样前往鼎湖?
令人忧虑的是,听说已经有使者前往下竹传达消息,而哀悼的符节却被带到了遥远的海外。

全文

总结:

这段古文描述了幡旗飘扬,音乐相互呼应的场景,隐喻了尧帝和禹帝的去世,以及相关的葬礼和仪式。文中也提到了游历韶山和鼎湖的话题,并暗示了海外传来的悲伤消息。

“岂并游韶石”总结赏析

这首《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其九》是文同创作的一首挽诗,主要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哀思和思念之情。下面进行赏析:
在第一句中,诗人以"幡翣离三殿,箫笳接两都"来描绘皇帝的离世场景。"幡翣"指皇帝的灵旗,"三殿"指皇帝的灵堂,"箫笳"则是表示哀悼之情的音乐器。这一句通过描写庄严的葬礼仪式,表现了皇帝的崇高地位和众人的哀思之情。
第二句提到了尧和禹,两位古代圣君。"尧殂如考妣"意味着仁宗皇帝的离世就像是圣君尧的妣(母亲)一样,是一种巨大的损失。"禹葬省人徒"则是指禹的葬礼吸引了众多百姓前来,显示了皇帝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三句"岂并游韶石,应同去鼎湖"表达了诗人的疑虑和思考。"游韶石"可能指的是皇帝生前的愉快时光,而"去鼎湖"则象征着皇帝的离世。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皇帝去世的遗憾和不舍之情。
最后一句"愁闻下竹使,海外走哀符"暗示了皇帝的死讯已传到遥远的地方,引起了海外人们的哀悼。"下竹使"可能指的是传递皇帝去世消息的使者,使得皇帝的丧讯传遍四方,引发了普遍的哀伤。

“岂并游韶石”诗句作者文同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佑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历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後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更多...

“岂并游韶石”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