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说性空何处觅”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欲说性空何处觅”出自哪首诗?

答案:欲说性空何处觅”出自: 宋代 黄裳 《六祖传付偈颂 五祖 其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yù shuō xìng kōng hé chù mì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问题2:“欲说性空何处觅”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欲说性空何处觅”的上一句是: 非佛非心混沌成 , 诗句拼音为: fēi fó fēi xīn hùn dùn chéng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问题3:“欲说性空何处觅”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欲说性空何处觅”的下一句是: 可怜禅律谩相争 , 诗句拼音为: kě lián chán lǜ màn xiāng zhēng ,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欲说性空何处觅”全诗

六祖传付偈颂 五祖 其二 (liù zǔ chuán fù jì sòng wǔ zǔ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黄裳

无生无种菩提就,非佛非心混沌成。
欲说性空何处觅,可怜禅律谩相争。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wú shēng wú zhǒng pú tí jiù , fēi fó fēi xīn hùn dùn chéng 。
yù shuō xìng kōng hé chù mì , kě lián chán lǜ màn xiāng zhēng 。

“欲说性空何处觅”繁体原文

六祖傳付偈頌 五祖 其二

無生無種菩提就,非佛非心混沌成。
欲說性空何處覓,可憐禪律謾相爭。

“欲说性空何处觅”韵律对照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无生无种菩提就,非佛非心混沌成。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欲说性空何处觅,可怜禅律谩相争。

“欲说性空何处觅”全诗注音

wú shēng wú zhǒng pú tí jiù , fēi fó fēi xīn hùn dùn chéng 。

无生无种菩提就,非佛非心混沌成。

yù shuō xìng kōng hé chù mì , kě lián chán lǜ màn xiāng zhēng 。

欲说性空何处觅,可怜禅律谩相争。

“欲说性空何处觅”全诗翻译

译文:
没有生起,没有根源,菩提就在这里,既不是佛,也不是心,却成就了一片混沌。
想要说明本性的空寂在哪里寻找?可怜禅修和戒律相互争斗不休。
总结:
这句诗表达了对菩提境界的领悟,指出菩提并不依赖于生起或根源,而是存在于无限混沌之中。作者批评人们纷争于对本性空寂的解释,认为禅修修行和戒律争辩都是徒劳无功的。

“欲说性空何处觅”总结赏析

赏析:: 这首古诗《六祖传付偈颂 五祖 其二》表达了关于菩提、佛性以及禅宗与律宗的思考。首先,诗人提到“无生无种菩提就”,这是在强调菩提(觉悟)是没有起源、没有种子的,它本来就存在于一切之中。这句话传达了佛教的核心教义之一,即一切众生都具备菩提的潜质,只需觉悟。
接下来的一句“非佛非心混沌成”则强调了佛性的超越性质。佛性不是受限于佛陀或个体心灵的,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境界,不受界限或定义束缚。这反映了禅宗的理念,强调直接体验和悟性的重要性,而不是依赖经文或规则。
诗中还提到“欲说性空何处觅”,这句话暗示了对于真实佛性(性空)的探求,但这一探求是困难的,因为真实的佛性超越了言语和概念。最后一句“可怜禅律谩相争”则指出禅宗和律宗之间的争议和分歧。禅宗强调内在体验,而律宗则注重戒律和规则,两者之间常有争执。
标签: 佛性、禅宗、律宗、菩提

“欲说性空何处觅”诗句作者黄裳介绍:

黄裳(一○四三~一一二九),字冕仲,号演山,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历越州签判。哲宗元佑四年(一○八九)爲校书郎,六年转集贤校理(《续资治通监长编》卷四二五、四五八),後知颍昌府。绍圣二年(一○九五)爲太常少卿,权尚书礼部侍郎(《宋会要辑稿》礼三之二五、二○之九)。徽宗崇宁初知青州。五年(一一○六),由知郓州落职提举杭州洞霄宫(同上书职官六八之一二)。政和四年(一一一四),知福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致仕,次年卒,年八十七。谥忠文。有《演山先生文集》六十卷。事见《演山先生文集》附录《黄公神道碑》。黄裳诗,以安乐堂、明善堂递藏清抄本《演山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更多...

“欲说性空何处觅”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