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和先生于蒍于”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独和先生于蒍于”出自哪首诗?

答案:独和先生于蒍于”出自: 宋代 苏轼 《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dú hé xiān shēng yú wěi yú ,诗句平仄:

问题2:“独和先生于蒍于”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独和先生于蒍于”的上一句是: 折杨新曲万人趋 , 诗句拼音为:zhé yáng xīn qū wàn rén qū ,诗句平仄:

问题3:“独和先生于蒍于”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独和先生于蒍于”的下一句是: 但信椟藏终自售 , 诗句拼音为: dàn xìn dú cáng zhōng zì shòu ,诗句平仄:

“独和先生于蒍于”全诗

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 (shēng rì wáng láng yǐ shī jiàn qìng cì qí yùn bìng jì chá èr shí yī piàn)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蒍于
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橅。
朅从冰叟来游宦,肯伴臞仙亦号儒。
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
不嫌雾谷霾松柏,终恐虹梁荷栋桴。
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
感君生日遥称寿,祝我余年老不枯。
未办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餠截云腴。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
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zhé yáng xīn qū wàn rén qū , dú hé xiān shēng yú wěi yú 。
dàn xìn dú cáng zhōng zì shòu , qǐ zhī wǎn tuō běn wú mó 。
qiè cóng bīng sǒu lái yóu huàn , kěn bàn qú xiān yì hào rú 。
táng dì bìng wèi tiān xià shì , fú róng céng dào hǎi biān fú 。
bù xián wù gǔ mái sōng bǎi , zhōng kǒng hóng liáng hé dòng fú 。
gāo lùn wú qióng rú jù xiè , xiǎo shī yǒu wèi sì lián zhū 。
gǎn jūn shēng rì yáo chēng shòu , zhù wǒ yú nián lǎo bù kū 。
wèi bàn bào jūn qīng yù àn , jiàn xī xīn bǐng jié yún yú 。

“独和先生于蒍于”繁体原文

生日王郎以詩見慶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

折楊新曲萬人趨,獨和先生于蒍于。
但信櫝藏終自售,豈知碗脫本無橅。
朅從冰叟來游宦,肯伴臞仙亦號儒。
棠棣並爲天下士,芙蓉曾到海邊郛。
不嫌霧谷霾松柏,終恐虹梁荷棟桴。
高論無窮如鋸屑,小詩有味似連珠。
感君生日遥稱壽,祝我餘年老不枯。
未辦報君青玉案,建溪新餠截雲腴。

“独和先生于蒍于”韵律对照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
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蒍于。

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橅。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朅从冰叟来游宦,肯伴臞仙亦号儒。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
不嫌雾谷霾松柏,终恐虹梁荷栋桴。

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感君生日遥称寿,祝我余年老不枯。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未办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餠截云腴。

“独和先生于蒍于”全诗注音

zhé yáng xīn qū wàn rén qū , dú hé xiān shēng yú wěi yú 。

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蒍于。

dàn xìn dú cáng zhōng zì shòu , qǐ zhī wǎn tuō běn wú mó 。

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橅。

qiè cóng bīng sǒu lái yóu huàn , kěn bàn qú xiān yì hào rú 。

朅从冰叟来游宦,肯伴臞仙亦号儒。

táng dì bìng wèi tiān xià shì , fú róng céng dào hǎi biān fú 。

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

bù xián wù gǔ mái sōng bǎi , zhōng kǒng hóng liáng hé dòng fú 。

不嫌雾谷霾松柏,终恐虹梁荷栋桴。

gāo lùn wú qióng rú jù xiè , xiǎo shī yǒu wèi sì lián zhū 。

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

gǎn jūn shēng rì yáo chēng shòu , zhù wǒ yú nián lǎo bù kū 。

感君生日遥称寿,祝我余年老不枯。

wèi bàn bào jūn qīng yù àn , jiàn xī xīn bǐng jié yún yú 。

未办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餠截云腴。

“独和先生于蒍于”全诗翻译

译文:
折杨新曲,万人都前来欣赏,只有我和先生独自在蒍之间相伴。
但我深信那椟里珍藏的宝物终将被出售,却未料到原来碗里的橅竟然并不存在。
从前我曾向冰叟请教经世济用,也曾与臞仙共同探讨修身齐家,大家都是号称学识渊博的儒者。
棠棣花与海边的郛花,都是天下士人的代表。
无论是雾谷还是霾中的松柏,我都不嫌弃,只是担心虹梁、荷栋、桴梁等结构会受损。
先生的高论就像锯下的锯屑一样无穷尽,我的小诗则如珠子一串串,各有各的味道。
感谢君的生辰,虽然距离遥远,还是衷心祝愿您长寿健康。而我也祝愿自己的余年不会因衰老而枯萎。
尚未完成的事务,我将在青玉案前向君禀报。而我们建溪新餠,则是用云腴制作,以期美味可口。

“独和先生于蒍于”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的《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其中表达了作者对生日寿星的祝福,以及对友人王郎的赞美之情。
首先,诗人以新曲万人趋的场面描绘了王郎生日的盛况,形容王郎的受欢迎程度。接着,诗人提到一些礼物,如信、椟(箱子)、碗,都暗示着王郎受到了众多祝福和礼物的馈赠。然后,诗人提到了一位叫“朅从冰叟”的人物,他是一个游宦之人,愿意与王郎共享快乐,这表现了友情的真诚。
诗中还出现了一些花草的意象,如棠棣和芙蓉,它们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风景,与王郎的名声相得益彰。然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担心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这显示了作者的真实感受。
最后,诗人将王郎的生日与自己的寿命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长寿和自己不老的祝愿。整首诗以真挚的情感和富有节奏感的词汇展现了苏轼的写作风格,将友情和祝福融入了诗歌之中。

“独和先生于蒍于”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独和先生于蒍于”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