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烬已残终夜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烛烬已残终夜刻”出自哪首诗?

答案:烛烬已残终夜刻”出自: 宋代 苏轼 《景纯复以二篇一言其亡兄与伯父同年之契一言今者唱酬之意仍次其韵 其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zhú jìn yǐ cán zhōng yè kè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问题2:“烛烬已残终夜刻”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烛烬已残终夜刻”的上一句是: 薝卜林中无别香 , 诗句拼音为: zhān bǔ lín zhōng wú bié xiāng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问题3:“烛烬已残终夜刻”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烛烬已残终夜刻”的下一句是: 槐花还似昔年忙 , 诗句拼音为: huái huā huán sì xī nián máng ,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烛烬已残终夜刻”全诗

景纯复以二篇一言其亡兄与伯父同年之契一言今者唱酬之意仍次其韵 其二 (jǐng chún fù yǐ èr piān yī yán qí wáng xiōng yǔ bǎi fù tóng nián zhī qì yī yán jīn zhě chàng chóu zhī yì réng cì qí yùn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屡把铅刀齿步光,更遭华衮照厖凉。
苏门山上莫长啸,薝卜林中无别香。
烛烬已残终夜刻,槐花还似昔年忙。
背城借一吾何敢,慎莫樽前替戾冈。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lǚ bǎ qiān dāo chǐ bù guāng , gèng zāo huá gǔn zhào máng liáng 。
sū mén shān shàng mò cháng xiào , zhān bǔ lín zhōng wú bié xiāng 。
zhú jìn yǐ cán zhōng yè kè , huái huā huán sì xī nián máng 。
bèi chéng jiè yī wú hé gǎn , shèn mò zūn qián tì lì gāng 。

“烛烬已残终夜刻”繁体原文

景純復以二篇一言其亡兄與伯父同年之契一言今者唱酬之意仍次其韵 其二

屢把鉛刀齒步光,更遭華衮照厖凉。
蘇門山上莫長嘯,薝蔔林中無別香。
燭燼已殘終夜刻,槐花還似昔年忙。
背城借一吾何敢,慎莫樽前替戾岡。

“烛烬已残终夜刻”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屡把铅刀齿步光,更遭华衮照厖凉。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苏门山上莫长啸,薝卜林中无别香。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烛烬已残终夜刻,槐花还似昔年忙。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背城借一吾何敢,慎莫樽前替戾冈。

“烛烬已残终夜刻”全诗注音

lǚ bǎ qiān dāo chǐ bù guāng , gèng zāo huá gǔn zhào máng liáng 。

屡把铅刀齿步光,更遭华衮照厖凉。

sū mén shān shàng mò cháng xiào , zhān bǔ lín zhōng wú bié xiāng 。

苏门山上莫长啸,薝卜林中无别香。

zhú jìn yǐ cán zhōng yè kè , huái huā huán sì xī nián máng 。

烛烬已残终夜刻,槐花还似昔年忙。

bèi chéng jiè yī wú hé gǎn , shèn mò zūn qián tì lì gāng 。

背城借一吾何敢,慎莫樽前替戾冈。

“烛烬已残终夜刻”全诗翻译

译文:
在不断把铅刀磨快犄角,更遭受华衮的光辉照耀下,我在广阔的苏门山上不再长啸,薝卜林中也找不到别的香气了。烛烬已经燃尽,整夜里都在刻苦钻研,而槐花依旧像往昔一样忙碌。虽然背靠着城墙借助一些力量,但我还敢做什么呢?务必谨慎,不要在喝酒前代替戾冈,去追求危险和冒险。



总结:

这句古文描述了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勤奋求学的心境,借助一些外力,但也不敢冒险轻举妄动。对现实处境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警示。

“烛烬已残终夜刻”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创作的,题目很长,表明了与兄弟和伯父的情感纠葛,以及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用意深远。
首句"屡把铅刀齿步光,更遭华衮照厖凉"描绘了时光如刀割般无情,把人的青春岁月一步步地剥夺,让人感到无奈和惋惜。"铅刀齿步光"中的铅刀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华衮照厖凉"则意味着岁月的流逝。
接下来的句子"苏门山上莫长啸,薝卜林中无别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苏门山"和"薝卜林"是地名,但也可解读为诗人的家乡,而"莫长啸"和"无别香"则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之感。
"烛烬已残终夜刻,槐花还似昔年忙"表达了时间的不可逆转,烛烬已经燃尽,但槐花依然如昔,这里槐花成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象征。
最后两句"背城借一吾何敢,慎莫樽前替戾冈"表现了诗人对逝去的亲情和友情的怀念,但也表达了对逝去人生的无奈,暗示着对未来的珍惜和警醒。

“烛烬已残终夜刻”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烛烬已残终夜刻”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