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全宋诗 >诗词名句 > 北斋雨後 > 唤人扫壁开吴画

“唤人扫壁开吴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唤人扫壁开吴画”出自哪首诗?

答案:唤人扫壁开吴画”出自: 宋代 文同 《北斋雨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huàn rén sǎo bì kāi wú huà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

问题2:“唤人扫壁开吴画”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唤人扫壁开吴画”的上一句是: 秋深一蝶下寻花 , 诗句拼音为: qiū shēn yī dié xià xún huā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

问题3:“唤人扫壁开吴画”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唤人扫壁开吴画”的下一句是: 留客临轩试越茶 , 诗句拼音为: liú kè lín xuān shì yuè chá ,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唤人扫壁开吴画”全诗

北斋雨後 (běi zhāi yǔ hòu)

朝代:宋    作者: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後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xiǎo tíng yōu pǔ jué qīng jiā , ài cǐ cháng jiào fàng lì yá 。
yǔ hòu shuāng qín lái zhàn zhú , qiū shēn yī dié xià xún huā 。
huàn rén sǎo bì kāi wú huà , liú kè lín xuān shì yuè chá 。
yě xīng jiàn duō gōng shì shǎo , wǎn rú dāng rì zài shān jiā 。

“唤人扫壁开吴画”繁体原文

北齋雨後

小庭幽圃絕清佳,愛此常教放吏衙。
雨後雙禽來占竹,秋深一蝶下尋花。
喚人掃壁開吳畫,留客臨軒試越茶。
野興漸多公事少,宛如當日在山家。

“唤人扫壁开吴画”韵律对照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雨後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唤人扫壁开吴画”全诗注音

xiǎo tíng yōu pǔ jué qīng jiā , ài cǐ cháng jiào fàng lì yá 。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yǔ hòu shuāng qín lái zhàn zhú , qiū shēn yī dié xià xún huā 。

雨後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huàn rén sǎo bì kāi wú huà , liú kè lín xuān shì yuè chá 。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yě xīng jiàn duō gōng shì shǎo , wǎn rú dāng rì zài shān jiā 。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唤人扫壁开吴画”全诗翻译

译文:
小庭幽静,园内景色优美,我喜爱这里,常常教导放下繁忙的公务。雨后,两只禽鸟飞来占据竹林,深秋时节,一只蝴蝶降落在花丛中寻觅芬芳。

喊人扫除墙壁上的尘埃,展开吴地的绘画,留客在轩前品尝越地的茶叶。野外的兴致逐渐增多,公务却减少了,宛如当年在山家般自在闲适。


“唤人扫壁开吴画”总结赏析

赏析:

  此诗写北斋雨后的景色和作者的闲适心情,为作者1074年(熙宁七年)任兴元府(治所在今陕西汉中)知府时作。

  起联先总写北斋环境的幽静。北斋是作者在府衙内读书休憩的地方。庭院不大,园圃却极清幽,因为作者非常喜爱这个地方,所以常常免去属吏的例行参见,留连其中。“幽圃”不仅指地方僻静,主要还在于这里吏民不到,没有官事打扰,能使人得到心灵上的平静。旧时属吏每天早晚两次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长官,报告公事,叫“衙参”,也省称“衙”。说“常教”,就不是完全免除,不理政务,而是无事报告时,即免去虚套,用字很有分寸。这两句总掣全篇,又引起下文,下面各联,即分别从景、事、情三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颔联上承首句,扣住诗题,写北斋雨后之景。鸟雀和蝴蝶最怕雨,雨后天睛,它们也最先出来活动,所以作者最先听到竹上的鸟雀声。特用“双禽”两字,不仅因为鸟雀常常成对而飞,还因为两鸟对鸣,双双跳跃,更能见出鸟雀鸣叫的欢快悦耳,竹枝的摇曳多姿,如一鸟便有孤栖冷落之感。“占”是占有之意,写出鸟雀的欢喜得意神情,如改“占”为“站”,那就写成死鸟,索然无味了。深秋时节,蝶影已稀,故只写一蝶。因为这时花事已少,所以那只蝴蝶飞来飞去,四处寻觅。文同是宋代大画家,尤其擅长画竹,苏轼曾多次为其所画之竹题赞,《图画见闻志》也说:“文同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此联鸟声蝶影,高下相映,竹摇翠影,花含水珠,再衬着蓝天碧草,画面美丽,是大画家的手笔。“占”字、“寻”字,尤其传神,近代诗人陈衍特别赞赏它“下得切”,(见《宋诗精华录》),点评得很确切。这里的一切景物都是那样淡雅素净,雨后的空气一尘不染,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正是首句“绝清佳”的绝好写照。诗中虽然只写了景,可是这景中还有一个人,就是站在庭中欣赏这美景的作者,因而又同次句紧紧关合。

  上面写室外,下面转到作者在室内的生话。“吴画”指唐代大画家、被后人尊为“画圣”的吴道子的画,这里用作珍贵名画的泛称。“扫壁”不仅是因为爱惜画,也表明兴致很高,所以特别挂在壁上,细细端详品鉴,绝非随便打开草草一瞥。“越茶”即越地(今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所产之茶。越地盛产茶叶,多名贵品种,诗中因用作名贵茶叶的代称,同时也兼含着路远难致之意。茶叶既这样名贵难得,又是初次“试”饮,能享有此味者,是作者的知心好友,他们交谈时十分快乐欢畅。观画品茗,都是极其高雅之事,而一为独处之乐,一为交友之乐,情趣不同,而心情之恬淡闲适则相同。

  这清幽的景色和闲适的乐趣,勾起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因而引出末联。“野兴”就是指山居生活的情趣。这句是倒装句,是说因为公事稀少,所以野兴渐渐多了起来,并不是说为了多些野兴而少办公事。而公事之少,又与作者的治理有方有关,这里含着一些得意心情。在作者的《丹渊集》中,载有不少他在各地任官时向朝廷上奏的减免当地人民赋税的奏状,可见他还是比较能同情人民疾苦的。然而,作者从1049年(皇祐元年)中进士,次年开始任官,到此时已二十五年,对仕宦生涯,已产生了一些厌倦情绪,所以末句表达了对旧日山居生舌的向往。作者次年所写的《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说:“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侵沙一万枝。我走宦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与该篇所写正是同样的心情。


“唤人扫壁开吴画”诗句作者文同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佑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历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後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更多...

“唤人扫壁开吴画”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