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ǎn jiàng chún
点绛唇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陈景沂 (chén jǐng yí)

今古凡花,词人尚作词称庆。
紫薇名盛。
似得花之圣。
为底时人,一曲稀流咏。
花端正。
花无郎病。
病亦归之命。

jīn gǔ fán huā , cí rén shàng zuò cí chēng qìng 。
zǐ wēi míng shèng 。
sì dé huā zhī shèng 。
wèi dǐ shí rén , yī qǔ xī liú yǒng 。
huā duān zhèng 。
huā wú láng bìng 。
bìng yì guī zhī mìng 。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今古所有的花,就像词人们依然写着歌颂之词来庆祝。紫薇花的名声很盛。仿佛是得到了花中的圣者。当时的人们,都在稀少的歌咏中留下了一曲。花儿姿态端庄。花儿没有无依无靠的病态。即便有病,也是归于自然命运。

总结:

诗人表达了花儿在今古间的美好存在,紫薇花因其盛名被赋予特殊意义,而人们则在稀缺的歌咏中赞美花的美丽。诗中表达了花的庄重与健康,以及花的病态与命运的交融。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陈景沂介绍:🔈

陈景沂的词:

词牌名「点绛唇」介绍:🔈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等。以冯延巳词《点绛唇·荫绿围红》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另有四十一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四十三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的变体。

《点降唇》词牌来源:

  明·杨慎《升庵词品》:“《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始见于南唐·冯延巳《阳春集》。 元《太平乐府》注:仙吕宫。高拭词注:黄钟宫。《正音谱》注:仙吕调。宋王禹偁词,名《点樱桃》;王十朋词,名《十八香》;张辑词有“邀月过南浦”句,名《南浦月》;又有“遥隔沙头雨”句,名《沙头雨》;韩淲词有“更约寻瑶草”句,名《寻瑶草》。

相关诗词:

方干李主簿改令 二 (fāng gān lǐ zhǔ bó gǎi lìng èr)

朝代:唐    作者: 不详

措大吃酒点盐,下人吃酒点鮓。
只见半臂着篱,不见口唇开袴。

卫生一首 (wèi shēng yī shǒu)

朝代:宋    作者: 刘克庄

沙虱鬼车微物尔,偶然逢彼立灾身。
朵颐唇吻中伤汝,射影疮疣点污人。
读卫生书思解毒,持降魔咒竟无神。
寄声禽大休轻出,莫向荒山点水滨。

醉戏窦子美人 (zuì xì dòu zǐ měi rén)

朝代:唐    作者: 岑参

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
细看只似阳台女,醉着莫许归巫山。

乞双峰山频婆果 其一 (qǐ shuāng fēng shān pín pó guǒ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朱翌

我昔南游三眼国,逢人一笑启丹唇。
只今重到孤峰顶,依旧丹唇一笑新。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其三 (chū qiū xì zuò shān jū zá xīng pái tǐ shí èr jiě qí sān)

朝代:宋    作者: 杨万里

暑後花枝输了春,杂英小巧亦忺人。
素馨解点粉描笔,金凤爱垂鸡下唇。

乌墩密印大师仁公真赞 (wū dūn mì yìn dà shī rén gōng zhēn zàn)

朝代:宋    作者: 释正觉

唇口能缄,眉目如笑。
应外而冲,虚中而照。
全身放下是全身,一点独灵常了了。

写人 抒情

点绦唇 (diǎn tāo chún)

朝代:唐    作者: 冯延巳

荫绿围红,梦琼家在桃源住。
画桥当路,临水开朱户。
柳径春深,行到关情处。
颦不语,意凭风絮,吹向郎边去。

妾薄命 其一 (qiè bó mìng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徐积

偷把罗衣裛泪痕,落花江上泣青春。
空将凤管题君怨,自是蛾眉累汝身。
翠黛不须匀绿鬓,红膏休更点朱唇。
自然彼此无心妬,犹恐多言巧中人。

曲江二首 一 (qǔ jiāng èr shǒu yī)

朝代:唐    作者: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暮春 写景 景点 哀思 组诗

次韵元日会饮 (cì yùn yuán rì huì yǐn)

朝代:宋    作者: 刘才邵

不将帘幕挂檐唇,欲听飞霙点绣茵。
门外湖山元早白,醉中笑语不嫌真。
炉烟尽日飘香雾,茗盌侵汤搅玉尘。
莫怪更深寒力减,瑶墀今日布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