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梅三两株”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枯梅三两株”出自哪首诗?

答案:枯梅三两株”出自: 宋代 董嗣杲 《寓江州分司衙随笔五首 其一》,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kū méi sān liǎng zhū ,诗句平仄:

问题2:“枯梅三两株”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枯梅三两株”的上一句是: 畏客陶诗兴 , 诗句拼音为: wèi kè táo shī xìng ,诗句平仄:

问题3:“枯梅三两株”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枯梅三两株”的下一句是: 仅有枝条剩 , 诗句拼音为: jǐn yǒu zhī tiáo shèng ,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枯梅三两株”全诗

寓江州分司衙随笔五首 其一 (yù jiāng zhōu fēn sī yá suí bǐ wǔ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董嗣杲

街声崇墉隔,畏客陶诗兴。
枯梅三两株,仅有枝条剩。
斜晖卧竹棚,叠藓覆石磴。
始来觊聮属,久去归蹭蹬。
万丈庐山髙,苦恨无楼凭。
此时坐寛凉,忘却船如甑。

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jiē shēng chóng yōng gé , wèi kè táo shī xìng 。
kū méi sān liǎng zhū , jǐn yǒu zhī tiáo shèng 。
xié huī wò zhú péng , dié xiǎn fù shí dèng 。
shǐ lái jì lián shǔ , jiǔ qù guī cèng dēng 。
wàn zhàng lú shān gāo , kǔ hèn wú lóu píng 。
cǐ shí zuò kuān liáng , wàng què chuán rú zèng 。

“枯梅三两株”繁体原文

寓江州分司衙随筆五首 其一

街聲崇墉隔,畏客陶詩興。
枯梅三兩株,僅有枝條剩。
斜暉卧竹棚,疊蘚覆石磴。
始來覬聮属,久去歸蹭蹬。
萬丈廬山髙,苦恨無樓憑。
此時坐寛凉,忘却船如甑。

“枯梅三两株”韵律对照

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街声崇墉隔,畏客陶诗兴。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枯梅三两株,仅有枝条剩。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
斜晖卧竹棚,叠藓覆石磴。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始来觊聮属,久去归蹭蹬。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万丈庐山髙,苦恨无楼凭。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此时坐寛凉,忘却船如甑。

“枯梅三两株”全诗注音

jiē shēng chóng yōng gé , wèi kè táo shī xìng 。

街声崇墉隔,畏客陶诗兴。

kū méi sān liǎng zhū , jǐn yǒu zhī tiáo shèng 。

枯梅三两株,仅有枝条剩。

xié huī wò zhú péng , dié xiǎn fù shí dèng 。

斜晖卧竹棚,叠藓覆石磴。

shǐ lái jì lián shǔ , jiǔ qù guī cèng dēng 。

始来觊聮属,久去归蹭蹬。

wàn zhàng lú shān gāo , kǔ hèn wú lóu píng 。

万丈庐山髙,苦恨无楼凭。

cǐ shí zuò kuān liáng , wàng què chuán rú zèng 。

此时坐寛凉,忘却船如甑。

“枯梅三两株”全诗翻译

译文:

街道的喧嚣声被高墙所隔绝,我畏惧着客人的到来,却激发了陶渊明的诗兴。
几株枯梅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只剩下几根枝条依稀残留。
斜斜的阳光照在竹棚上,苔藓叠覆在石阶上。
初时来往着友人相聚,久而后离别时行蹭蹬之步。
庐山高达万丈,我深感遗憾因无楼阁可供凭倚。
此刻坐在这里,感受宽凉的气息,忘却了船上的狭窄。
全诗表达了诗人在庐山一带的景致中,感叹客人离去的感触,以及对庐山壮丽景色的无奈。诗人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和个人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往友情的留恋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枯梅三两株”诗句作者董嗣杲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更多...

“枯梅三两株”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