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疑似曲”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听歌疑似曲”出自哪首诗?

答案:听歌疑似曲”出自: 唐代 张籍 《送严大夫之桂州》,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tīng gē yí sì qū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仄

问题2:“听歌疑似曲”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听歌疑似曲”的上一句是: 无时不养蚕 , 诗句拼音为: wú shí bù yǎng cán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仄

问题3:“听歌疑似曲”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听歌疑似曲”的下一句是: 风俗自相谙 , 诗句拼音为: fēng sú zì xiāng ān ,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听歌疑似曲”全诗

送严大夫之桂州 (sòng yán dài fū zhī guì zhōu)

朝代:唐    作者: 张籍

旌斾过湘潭,幽奇得徧探。
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
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jīng pèi guò xiāng tán , yōu qí dé biàn tàn 。
shā chéng bǎi yuè běi , xíng lù jiǔ yí nán 。
yǒu dì duō shēng guì , wú shí bù yǎng cán 。
tīng gē yí sì qū , fēng sú zì xiāng ān 。

“听歌疑似曲”繁体原文

送嚴大夫之桂州

旌斾過湘潭,幽奇得徧探。
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有地多生桂,無時不養蠶。
聽歌疑似曲,風俗自相諳。

“听歌疑似曲”韵律对照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旌斾过湘潭,幽奇得徧探。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

“听歌疑似曲”全诗注音

jīng pèi guò xiāng tán , yōu qí dé biàn tàn 。

旌斾过湘潭,幽奇得徧探。

shā chéng bǎi yuè běi , xíng lù jiǔ yí nán 。

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yǒu dì duō shēng guì , wú shí bù yǎng cán 。

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

tīng gē yí sì qū , fēng sú zì xiāng ān 。

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

“听歌疑似曲”全诗翻译

译文:
旌斾飘扬穿越湘潭,探寻幽奇之处。莎城在百越之北,行路至九疑之南。这片土地上桂树茂盛,四季都有养蚕的活动。听着歌曲,仿佛是熟悉的曲调,风俗习惯自成一体。




总结:

诗人描绘了一个地方的景色和风俗。他通过旌旗和斗笠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探索和发现的兴奋。莎城位于百越之北,行走的路程延伸到九疑之南。这里的土地上桂树繁茂,人们四季都养蚕。而当诗人聆听歌曲时,感觉似曲非曲,说明这里的风俗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习惯。整首诗以描述自然景色和地方风俗为主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听歌疑似曲”总结赏析

赏析::
这是唐代文学家张籍创作的《送严大夫之桂州》。诗人以平凡的行程为背景,表达了对南国桂州的向往和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留恋之情。
首句"旌斾过湘潭,幽奇得徧探。"描写了旗帜在湘潭地区飘扬,形容了这个地方的景色幽奇而引人遐想。"旌斾"代表了行军的壮丽场面,给人以壮观之感。接着,诗人提到"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用地理位置来表现出桂州的边远和隐秘,增加了神秘感。
接下来的两句"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展现了桂州的特产桂花和丝绸业的兴盛,突显了该地的富饶和繁荣。最后两句"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则表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人们生活在这里似乎都能享受美好的音乐和习俗,生活丰富多彩。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叙述和描写,将桂州的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到了桂州的魅力。
标签: 描写,咏物,抒情,风土人情

“听歌疑似曲”诗句作者张籍介绍:

张籍,字文昌,苏州吴人,或曰和州乌江人。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授太常寺太祝。久之,迁秘书郎。韩愈荐爲国子博士,历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当时有名士皆与游,而愈贤重之。籍爲诗长于乐府,多警句,仕终国子司业。诗集七卷,今编爲五卷。更多...

“听歌疑似曲”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