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省有行迹”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未省有行迹”出自哪首诗?

答案:未省有行迹”出自: 宋代 文同 《自君之出矣》,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wèi shěng yǒu xíng jì ,诗句平仄: 仄仄仄○仄

问题2:“未省有行迹”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未省有行迹”的上一句是: 中门一步地 , 诗句拼音为: zhōng mén yī bù dì ,诗句平仄: 仄仄仄○仄

问题3:“未省有行迹”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未省有行迹”的下一句是: 闺闱足仪检 , 诗句拼音为: guī wéi zú yí jiǎn ,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未省有行迹”全诗

自君之出矣 (zì jūn zhī chū yǐ)

朝代:宋    作者: 文同

自君之出矣,吊影度晨夕。
中门一步地,未省有行迹
闺闱足仪检,常恐犯绳尺。
欲寄锦字书,知谁者云的。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zì jūn zhī chū yǐ , diào yǐng dù chén xī 。
zhōng mén yī bù dì , wèi shěng yǒu xíng jì 。
guī wéi zú yí jiǎn , cháng kǒng fàn shéng chǐ 。
yù jì jǐn zì shū , zhī shuí zhě yún de 。

“未省有行迹”繁体原文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弔影度晨夕。
中門一步地,未省有行迹。
閨闈足儀檢,常恐犯繩尺。
欲寄錦字書,知誰者云的。

“未省有行迹”韵律对照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
自君之出矣,吊影度晨夕。

○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中门一步地,未省有行迹。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
闺闱足仪检,常恐犯绳尺。

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欲寄锦字书,知谁者云的。

“未省有行迹”全诗注音

zì jūn zhī chū yǐ , diào yǐng dù chén xī 。

自君之出矣,吊影度晨夕。

zhōng mén yī bù dì , wèi shěng yǒu xíng jì 。

中门一步地,未省有行迹。

guī wéi zú yí jiǎn , cháng kǒng fàn shéng chǐ 。

闺闱足仪检,常恐犯绳尺。

yù jì jǐn zì shū , zhī shuí zhě yún de 。

欲寄锦字书,知谁者云的。

“未省有行迹”全诗翻译

译文:
自从你离开后,我时常思念你的身影,无论是在清晨还是夜晚。
在你走后,每一步我都小心翼翼地留意着,却未发现你留下的任何踪迹。
我时常检查自己的仪容仪表,生怕不符合规矩。
如果我想寄送一封写有锦绣字句的信件,我又能知道谁会是收信人呢?

“未省有行迹”总结赏析

赏析:

  《自君之出矣》是乐府旧题,题名取自东汉末年徐干《室思》诗句,《室思》第三章:“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自六朝至唐代,拟作者不少,如南朝宋时的刘裕、刘义恭、颜师伯,陈朝陈后主,隋代陈叔达等,均有拟作,唐代作者尤多,见于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这些拟作,不仅题名取自徐干的诗,技法也仿照徐干的诗。雍裕之这首诗(《吟窗杂录》载辛弘智《自君之出矣》与此诗相同,并收入《全唐诗》),模仿的痕迹尤为明显。这首诗表现了思妇对外出未归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其手法高明之处在于立意委婉,设喻巧妙,所以含蓄有味。

  自从夫君外出,思妇独守空闺,整日相思怀念;平日梳妆打扮,都是为了让他看了满意,而今他走了,便不必再去对镜簪花了,她想:“这宝镜为谁明呢?”意思是宝镜既不为谁明,也就自然不明了,是“明镜暗不治”的进一层说法,比李咸用《自君之出矣》“鸾镜空尘生”说得更为委婉。这种表达方式,不只是徐干《室思》的继承和发展,其源可上溯到《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意思是:“妆扮美容,只是为丈夫;丈夫不在,何必梳妆?”这就是司马迁《报任安书》所说的“女为悦己者容”,正表现了女子对于丈夫的忠贞。

  思念夫君,就像陇头的流水,长流无极;听到陇水呜咽的流声,让人肝肠断绝,感伤悲泣。在徐干《室思》中,只是说“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是一般化的说法;雍裕之则将“流水”具体化为陇水,这就如同北朝无名氏的《陇头歌辞》中的句子:“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四野。”以及“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这首歌刻画了一个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形象。“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因为暗用了《陇头歌辞》,便使所思念的夫君在外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内容,即在外过着凄凉漂泊的生活;这个“思”字,便更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主人公简直要声泪俱下了。除了“陇头流水”的联想之外,这里还保存着徐干《室思》“思君如流水”这一巧妙的比喻。这种比喻是将感情物化,即以有形的物体的形象来比喻无形的内心的情思。以流水喻思君之情,可以兼含多种意思:第一,以水流不断,比喻日夜思君,如“无有穷已时”即取此义;第二,以水流无限,比喻思妇情长。如李白“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以流水之长比喻情意之长,即取此义;第三,以流水呜咽,比喻情意凄切。如果说前二义可以在流不断与思不断、水无限与情无限之间直接找到“相似点”,那么水流呜咽与情意凄切便很难直接找到“相似点”,必须加以联想,由流水联想到水声,由水声联想到呜咽哭泣之声,由呜咽声再联想到感情的凄切。这是超越“相似点”的比喻,是“不似之似”,修辞学上称为“曲喻”。李贺《天上谣》“银浦流云学水声”,即属于此类比喻。由于《自君之出矣》后两句的比喻十分巧妙,不仅化无形为有形,增加了诗的形象性,而且具有多种含意,这就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联想天地,使读者读了感到余味无穷。


“未省有行迹”诗句作者文同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佑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历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後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更多...

“未省有行迹”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