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招魂些”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纵有招魂些”出自哪首诗?

答案:纵有招魂些”出自: 宋代 刘克庄 《挽史馆资政木石尢公三首 其一》,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zòng yǒu zhāo hún xiē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

问题2:“纵有招魂些”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纵有招魂些”的上一句是: 鲁叟感麟逢 , 诗句拼音为: lǔ sǒu gǎn lín féng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

问题3:“纵有招魂些”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纵有招魂些”的下一句是: 谁为寄浙中 , 诗句拼音为: shuí wèi jì zhè zhōng ,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纵有招魂些”全诗

挽史馆资政木石尢公三首 其一 (wǎn shǐ guǎn zī zhèng mù shí wāng gōng sān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刘克庄

往年羣玉顶,典领偶然同。
我去如廷秀,君来似放翁。
周聃驾牛出,鲁叟感麟逢。
纵有招魂些,谁为寄浙中。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wǎng nián qún yù dǐng , diǎn lǐng ǒu rán tóng 。
wǒ qù rú tíng xiù , jūn lái sì fàng wēng 。
zhōu dān jià niú chū , lǔ sǒu gǎn lín féng 。
zòng yǒu zhāo hún xiē , shuí wèi jì zhè zhōng 。

“纵有招魂些”繁体原文

挽史館資政木石尢公三首 其一

往年羣玉頂,典領偶然同。
我去如廷秀,君來似放翁。
周聃駕牛出,魯叟感麟逢。
縱有招魂些,誰爲寄浙中。

“纵有招魂些”韵律对照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往年羣玉顶,典领偶然同。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我去如廷秀,君来似放翁。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周聃驾牛出,鲁叟感麟逢。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纵有招魂些,谁为寄浙中。

“纵有招魂些”全诗注音

wǎng nián qún yù dǐng , diǎn lǐng ǒu rán tóng 。

往年羣玉顶,典领偶然同。

wǒ qù rú tíng xiù , jūn lái sì fàng wēng 。

我去如廷秀,君来似放翁。

zhōu dān jià niú chū , lǔ sǒu gǎn lín féng 。

周聃驾牛出,鲁叟感麟逢。

zòng yǒu zhāo hún xiē , shuí wèi jì zhè zhōng 。

纵有招魂些,谁为寄浙中。

“纵有招魂些”全诗翻译

译文:

往年羣玉顶,典领偶然同。
往昔,众多贵族云集高峰,仕宦之路偶尔相遇。

我去如廷秀,君来似放翁。
我前程光明如宫廷之美玉,而你却像隐居山野的老翁。

周聃驾牛出,鲁叟感麟逢。
周聃驾着牛车外出,鲁叟感叹触见祥瑞。

纵有招魂些,谁为寄浙中。
即便有神奇的招魂之术,又有谁能帮我传达思念之情至浙江?
总结:这首诗以古典文学的手法描绘了两位遇见的贵族,一个前程似锦,一个隐居山野。接着提到周聃出行时触见祥瑞,而诗人则面对思念之情无从传递。诗中用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和思念之情的无奈。

“纵有招魂些”诗句作者刘克庄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後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後游幕於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佑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谥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後、续、新三集。後由其季子山甫汇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後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後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後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後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後村居士集》(简称後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采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更多...

“纵有招魂些”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