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全宋诗 >诗词名句 > 上清词 > 建千仞之修锋

“建千仞之修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建千仞之修锋”出自哪首诗?

答案:建千仞之修锋”出自: 宋代 苏轼 《上清词》, 诗句拼音为: jiàn qiān rèn zhī xiū fēng

问题2:“建千仞之修锋”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建千仞之修锋”的上一句是: 衔帝命以下讨兮 , 诗句拼音为: xián dì mìng yǐ xià tǎo xī

问题3:“建千仞之修锋”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建千仞之修锋”的下一句是: 乘飞霆而追逸景兮 , 诗句拼音为: chéng fēi tíng ér zhuī yì jǐng xī ,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建千仞之修锋”全诗

上清词 (shàng qīng cí)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南山之幽,云冥冥兮。
孰居此者,帝侧之神君。
君胡为兮山之幽,顾宫殿兮久淹留。
又曷为一朝去此而不顾兮,悲此空山之人也。
来不可得而知兮,去固不可得而讯也。
君之来兮天门空,从千骑兮驾飞龙。
隶辰星兮役太岁,俨昼降兮雷隆隆。
朝发轸兮帝庭,夕弭节兮山宫。
懭有妖兮虐下土,精为星兮气为虹。
爱流血之滂沛兮,又嗜疟疠与螟虫。
啸盲风而涕淫雨兮,时又吐旱火之爞融。
衔帝命以下讨兮,建千仞之修锋
乘飞霆而追逸景兮,歙砉扫灭而无踪。
忽崩播其来会兮,走海岳之神公。
龙车兽鬼不知其数兮,旗纛晻霭而冥蒙。
渐俯伛以旅进兮,锵剑佩之相砻。
司杀生之必信兮,知上帝之不汝容。
既约束以反职兮,退战栗而愈恭。
泽充塞于四海兮,独澹然其无功。
君之去兮天门开,款阊阖兮朝玉台。
羣仙迎兮塞云汉,俨前导兮纷後陪。
历玉阶兮帝迎劳,君良苦兮马豗颓。
闵人世兮迫隘,陈下土兮帝所哀。
返琼宫之嵯峨兮,役万灵之喧豗。
默清浄以无为兮,时节狩于斗魁。
诣通明而献黜陟兮,轶荡荡其无回。
忽表里之焕霍兮,光下烛于九垓。
时游目以下览兮,五岳为豆,四溟为杯。
俯故宫之千柱兮,若毫端之集埃。
来非以为乐兮,去非以为悲。
谓神君之既返兮,曾顔咫尺之不违。
升秘殿以内悸兮,魂凛凛而上驰。
忽寤寐以有得兮,敢沐浴而献辞。
是耶非耶,臣不可得而知也。

平平平平,平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平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nán shān zhī yōu , yún míng míng xī 。
shú jū cǐ zhě , dì cè zhī shén jūn 。
jūn hú wèi xī shān zhī yōu , gù gōng diàn xī jiǔ yān liú 。
yòu hé wèi yī cháo qù cǐ ér bù gù xī , bēi cǐ kōng shān zhī rén yě 。
lái bù kě dé ér zhī xī , qù gù bù kě dé ér xùn yě 。
jūn zhī lái xī tiān mén kōng , cóng qiān qí xī jià fēi lóng 。
lì chén xīng xī yì tài suì , yǎn zhòu jiàng xī léi lóng lóng 。
cháo fā zhěn xī dì tíng , xī mǐ jié xī shān gōng 。
kuǎng yǒu yāo xī nüè xià tǔ , jīng wèi xīng xī qì wèi hóng 。
ài liú xuè zhī pāng pèi xī , yòu shì nüè lì yǔ míng chóng 。
xiào máng fēng ér tì yín yǔ xī , shí yòu tǔ hàn huǒ zhī chóng róng 。
xián dì mìng yǐ xià tǎo xī , jiàn qiān rèn zhī xiū fēng 。
chéng fēi tíng ér zhuī yì jǐng xī , xī huā sǎo miè ér wú zōng 。
hū bēng bō qí lái huì xī , zǒu hǎi yuè zhī shén gōng 。
lóng chē shòu guǐ bù zhī qí shù xī , qí dào ǎn ǎi ér míng méng 。
jiàn fǔ yǔ yǐ lǚ jìn xī , qiāng jiàn pèi zhī xiāng lóng 。
sī shā shēng zhī bì xìn xī , zhī shàng dì zhī bù rǔ róng 。
jì yuē shù yǐ fǎn zhí xī , tuì zhàn lì ér yù gōng 。
zé chōng sè yú sì hǎi xī , dú dàn rán qí wú gōng 。
jūn zhī qù xī tiān mén kāi , kuǎn chāng hé xī cháo yù tái 。
qún xiān yíng xī sāi yún hàn , yǎn qián dǎo xī fēn hòu péi 。
lì yù jiē xī dì yíng láo , jūn liáng kǔ xī mǎ huī tuí 。
mǐn rén shì xī pò ài , chén xià tǔ xī dì suǒ āi 。
fǎn qióng gōng zhī cuó é xī , yì wàn líng zhī xuān huī 。
mò qīng jìng yǐ wú wéi xī , shí jié shòu yú dòu kuí 。
yì tōng míng ér xiàn chù zhì xī , yì dàng dàng qí wú huí 。
hū biǎo lǐ zhī huàn huò xī , guāng xià zhú yú jiǔ gāi 。
shí yóu mù yǐ xià lǎn xī , wǔ yuè wèi dòu , sì míng wèi bēi 。
fǔ gù gōng zhī qiān zhù xī , ruò háo duān zhī jí āi 。
lái fēi yǐ wéi lè xī , qù fēi yǐ wéi bēi 。
wèi shén jūn zhī jì fǎn xī , céng yán zhǐ chǐ zhī bù wéi 。
shēng mì diàn yǐ nèi jì xī , hún lǐn lǐn ér shàng chí 。
hū wù mèi yǐ yǒu dé xī , gǎn mù yù ér xiàn cí 。
shì yē fēi yē , chén bù kě dé ér zhī yě 。

“建千仞之修锋”繁体原文

上清詞

南山之幽,雲冥冥兮。
孰居此者,帝側之神君。
君胡爲兮山之幽,顧宮殿兮久淹留。
又曷爲一朝去此而不顧兮,悲此空山之人也。
來不可得而知兮,去固不可得而訊也。
君之來兮天門空,從千騎兮駕飛龍。
隸辰星兮役太歲,儼晝降兮雷隆隆。
朝發軫兮帝庭,夕弭節兮山宮。
懭有妖兮虐下土,精爲星兮氣爲虹。
愛流血之滂沛兮,又嗜瘧癘與螟蟲。
嘯盲風而涕淫雨兮,時又吐旱火之爞融。
銜帝命以下討兮,建千仞之修鋒。
乘飛霆而追逸景兮,歙砉掃滅而無蹤。
忽崩播其來會兮,走海岳之神公。
龍車獸鬼不知其數兮,旗纛晻靄而冥蒙。
漸俯傴以旅進兮,鏘劍佩之相礱。
司殺生之必信兮,知上帝之不汝容。
既約束以反職兮,退戰慄而愈恭。
澤充塞于四海兮,獨澹然其無功。
君之去兮天門開,款閶闔兮朝玉臺。
羣仙迎兮塞雲漢,儼前導兮紛後陪。
歷玉階兮帝迎勞,君良苦兮馬豗頹。
閔人世兮迫隘,陳下土兮帝所哀。
返瓊宮之嵯峨兮,役萬靈之喧豗。
默清浄以無爲兮,時節狩于斗魁。
詣通明而獻黜陟兮,軼蕩蕩其無回。
忽表裏之煥霍兮,光下燭于九垓。
時游目以下覽兮,五岳爲豆,四溟爲杯。
俯故宮之千柱兮,若毫端之集埃。
來非以爲樂兮,去非以爲悲。
謂神君之既返兮,曾顔咫尺之不違。
升祕殿以內悸兮,魂凜凜而上馳。
忽寤寐以有得兮,敢沐浴而獻辭。
是耶非耶,臣不可得而知也。

“建千仞之修锋”全诗注音

nán shān zhī yōu , yún míng míng xī 。

南山之幽,云冥冥兮。

shú jū cǐ zhě , dì cè zhī shén jūn 。

孰居此者,帝侧之神君。

jūn hú wèi xī shān zhī yōu , gù gōng diàn xī jiǔ yān liú 。

君胡为兮山之幽,顾宫殿兮久淹留。

yòu hé wèi yī cháo qù cǐ ér bù gù xī , bēi cǐ kōng shān zhī rén yě 。

又曷为一朝去此而不顾兮,悲此空山之人也。

lái bù kě dé ér zhī xī , qù gù bù kě dé ér xùn yě 。

来不可得而知兮,去固不可得而讯也。

jūn zhī lái xī tiān mén kōng , cóng qiān qí xī jià fēi lóng 。

君之来兮天门空,从千骑兮驾飞龙。

lì chén xīng xī yì tài suì , yǎn zhòu jiàng xī léi lóng lóng 。

隶辰星兮役太岁,俨昼降兮雷隆隆。

cháo fā zhěn xī dì tíng , xī mǐ jié xī shān gōng 。

朝发轸兮帝庭,夕弭节兮山宫。

kuǎng yǒu yāo xī nüè xià tǔ , jīng wèi xīng xī qì wèi hóng 。

懭有妖兮虐下土,精为星兮气为虹。

ài liú xuè zhī pāng pèi xī , yòu shì nüè lì yǔ míng chóng 。

爱流血之滂沛兮,又嗜疟疠与螟虫。

xiào máng fēng ér tì yín yǔ xī , shí yòu tǔ hàn huǒ zhī chóng róng 。

啸盲风而涕淫雨兮,时又吐旱火之爞融。

xián dì mìng yǐ xià tǎo xī , jiàn qiān rèn zhī xiū fēng 。

衔帝命以下讨兮,建千仞之修锋。

chéng fēi tíng ér zhuī yì jǐng xī , xī huā sǎo miè ér wú zōng 。

乘飞霆而追逸景兮,歙砉扫灭而无踪。

hū bēng bō qí lái huì xī , zǒu hǎi yuè zhī shén gōng 。

忽崩播其来会兮,走海岳之神公。

lóng chē shòu guǐ bù zhī qí shù xī , qí dào ǎn ǎi ér míng méng 。

龙车兽鬼不知其数兮,旗纛晻霭而冥蒙。

jiàn fǔ yǔ yǐ lǚ jìn xī , qiāng jiàn pèi zhī xiāng lóng 。

渐俯伛以旅进兮,锵剑佩之相砻。

sī shā shēng zhī bì xìn xī , zhī shàng dì zhī bù rǔ róng 。

司杀生之必信兮,知上帝之不汝容。

jì yuē shù yǐ fǎn zhí xī , tuì zhàn lì ér yù gōng 。

既约束以反职兮,退战栗而愈恭。

zé chōng sè yú sì hǎi xī , dú dàn rán qí wú gōng 。

泽充塞于四海兮,独澹然其无功。

jūn zhī qù xī tiān mén kāi , kuǎn chāng hé xī cháo yù tái 。

君之去兮天门开,款阊阖兮朝玉台。

qún xiān yíng xī sāi yún hàn , yǎn qián dǎo xī fēn hòu péi 。

羣仙迎兮塞云汉,俨前导兮纷後陪。

lì yù jiē xī dì yíng láo , jūn liáng kǔ xī mǎ huī tuí 。

历玉阶兮帝迎劳,君良苦兮马豗颓。

mǐn rén shì xī pò ài , chén xià tǔ xī dì suǒ āi 。

闵人世兮迫隘,陈下土兮帝所哀。

fǎn qióng gōng zhī cuó é xī , yì wàn líng zhī xuān huī 。

返琼宫之嵯峨兮,役万灵之喧豗。

mò qīng jìng yǐ wú wéi xī , shí jié shòu yú dòu kuí 。

默清浄以无为兮,时节狩于斗魁。

yì tōng míng ér xiàn chù zhì xī , yì dàng dàng qí wú huí 。

诣通明而献黜陟兮,轶荡荡其无回。

hū biǎo lǐ zhī huàn huò xī , guāng xià zhú yú jiǔ gāi 。

忽表里之焕霍兮,光下烛于九垓。

shí yóu mù yǐ xià lǎn xī , wǔ yuè wèi dòu , sì míng wèi bēi 。

时游目以下览兮,五岳为豆,四溟为杯。

fǔ gù gōng zhī qiān zhù xī , ruò háo duān zhī jí āi 。

俯故宫之千柱兮,若毫端之集埃。

lái fēi yǐ wéi lè xī , qù fēi yǐ wéi bēi 。

来非以为乐兮,去非以为悲。

wèi shén jūn zhī jì fǎn xī , céng yán zhǐ chǐ zhī bù wéi 。

谓神君之既返兮,曾顔咫尺之不违。

shēng mì diàn yǐ nèi jì xī , hún lǐn lǐn ér shàng chí 。

升秘殿以内悸兮,魂凛凛而上驰。

hū wù mèi yǐ yǒu dé xī , gǎn mù yù ér xiàn cí 。

忽寤寐以有得兮,敢沐浴而献辞。

shì yē fēi yē , chén bù kě dé ér zhī yě 。

是耶非耶,臣不可得而知也。

“建千仞之修锋”全诗翻译

译文:
南山之幽,云一片浓重。
谁居住在这里,是帝侧的神仙君主。
君啊,为何在这南山幽处,凝视着宫殿,长久逗留?
又何以一朝离开而不回头兮,悲叹这空山之人。
来者不可得知兮,去者固不可询问也。
君来时,天门敞开,乘着千骑,驾着飞龙。
隶属于辰星,役使太岁,庄严地降临白昼,雷声隆隆。
朝天发轫兮往帝庭,夕时收拾兮归山宫。
悲叹有妖怪兮欺凌百姓,精灵化为星辰兮气候显彩虹。
爱流淌的鲜血兮,又喜欢疟疠与螟虫。
咆哮着狂风,涕泣伴随着淫雨兮,时而吐出干旱的火焰。
蒙帝命驱使而出征兮,建起高耸的千仞之修锋。
乘着雷霆追逐远方的景象兮,出现威猛地消灭敌人而无影踪。
突然崩溃散去,前来相会的是海岳之神公。
龙车、兽鬼,数目无法计算兮,旗帜和幡帜飘扬,笼罩在蒙蒙的云雾中。
渐渐俯身,继续前进兮,剑鞘和佩剑发出清脆的响声。
履行着斩杀生灵的必然职责兮,明白上天帝王不容你。
既然被束缚而改变职责兮,退避战斗,更加恭敬。
恩泽遍布四海兮,独自澹然无功。
君离去兮,天门大开,款待你的是阊阖宫,朝着玉台前行。
群仙迎接兮,云汉之间洋溢着喜悦,威严地引领在前,纷纷随从在后。
踏过玉阶兮,帝王亲自迎劳,君却疲惫不堪,马儿瘫倒。
怀念人间的繁华兮,感慨天帝所哀愁的下土。
返回琼宫的峻峭兮,为服务万灵的喧嚣而奔波。
默默地净化自我,无所作为兮,时节之中狩猎星辰。
前往通明之处,献上去留降升的指引兮,踏风飘荡,毫无回头之意。
突然显露光辉兮,耀眼的光芒照亮九州大地。
时时游目四望兮,五岳如同豆子大小,四大洋似杯子一般。
俯瞰古宫的千柱兮,仿佛是毫尖的尘埃聚集处。
来去,都非为了欢乐兮,离开,也非为了悲伤。
只因为神君既然归来兮,曾与我相距仅咫尺,不曾离弃。
登上神秘殿内心悸动兮,灵魂颤抖着驶向高处。
突然从梦中惊醒,获得了启示兮,敢于沐浴并呈上辞谢。
是否如此,是否非此,臣无法得知也。

全诗讲述了一个神仙君主在南山之幽居住的情景,以及其与帝王的相聚和别离。诗中描绘了君主从南山出发,驾驭飞龙,与天帝交往,并在归来后受到群仙的欢迎。君主行事威严,但又不拘常规,对于世俗疾苦感到悲叹。诗中还强调君主拥有神奇的能力,可以操纵天地之力,为天下造福,但他的行为并未留下实际成就,只是虚耗光阴。最后,诗人留下疑问,不知君主究竟是如何存在的。全诗气势恢宏,描绘了神仙世界的壮阔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世悲欢离合的感慨。

“建千仞之修锋”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建千仞之修锋”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