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鸣箫鼓”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何处鸣箫鼓”出自哪首诗?

答案:何处鸣箫鼓”出自: 宋代 夏竦 《监湖晚望》,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hé chù míng xiāo gǔ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

问题2:“何处鸣箫鼓”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何处鸣箫鼓”的上一句是: 帆带剡川风 , 诗句拼音为: fān dài yǎn chuān fēng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

问题3:“何处鸣箫鼓”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何处鸣箫鼓”的下一句是: 丛祠杳霭中 , 诗句拼音为: cóng cí yǎo ǎi zhōng ,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何处鸣箫鼓”全诗

监湖晚望 (jiān hú wǎn wàng)

朝代:宋    作者: 夏竦

新霜脱衰叶,寒日下疏篷。
岸细低疑尽,波平阔似空。
桥通越谿水,帆带剡川风。
何处鸣箫鼓,丛祠杳霭中。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xīn shuāng tuō shuāi yè , hán rì xià shū péng 。
àn xì dī yí jìn , bō píng kuò sì kōng 。
qiáo tōng yuè xī shuǐ , fān dài yǎn chuān fēng 。
hé chù míng xiāo gǔ , cóng cí yǎo ǎi zhōng 。

“何处鸣箫鼓”繁体原文

鑑湖晚望

新霜脱衰葉,寒日下疏篷。
岸細低疑盡,波平闊似空。
橋通越谿水,帆带剡川風。
何處鳴簫鼓,叢祠杳靄中。

“何处鸣箫鼓”韵律对照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新霜脱衰叶,寒日下疏篷。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岸细低疑尽,波平阔似空。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桥通越谿水,帆带剡川风。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何处鸣箫鼓,丛祠杳霭中。

“何处鸣箫鼓”全诗注音

xīn shuāng tuō shuāi yè , hán rì xià shū péng 。

新霜脱衰叶,寒日下疏篷。

àn xì dī yí jìn , bō píng kuò sì kōng 。

岸细低疑尽,波平阔似空。

qiáo tōng yuè xī shuǐ , fān dài yǎn chuān fēng 。

桥通越谿水,帆带剡川风。

hé chù míng xiāo gǔ , cóng cí yǎo ǎi zhōng 。

何处鸣箫鼓,丛祠杳霭中。

“何处鸣箫鼓”全诗翻译

译文:
新霜脱去了凋零的叶子,寒冷的阳光穿过稀疏的篷布。
河岸上的细草低垂,似乎已经尽头,波浪平静开阔,宛如无边无际的虚空。
一座桥横跨在峡谷的水上,船帆扬起剡川的风。
鼓箫声从何处传来,在神秘的庙宇中隐约可闻。



总结:

诗人描绘了一个寒冷的秋日景象。霜已降临,使叶子凋零。阳光透过篷布洒在地面上,疏疏落落的草木低垂在岸边。河面平静宽阔,看似一片空旷的虚空。一座桥横跨在水面上,船帆迎风飘扬。诗人忍不住想知道箫鼓声是从何处传来,似乎隐藏在神秘的庙宇中。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隐晦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清寒静谧的氛围。

“何处鸣箫鼓”诗句作者夏竦介绍: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爲润州丹阳县主簿,後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历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爲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佑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谥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爲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台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於卷末。更多...

“何处鸣箫鼓”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