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乌榜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谁知乌榜去”出自哪首诗?

答案:谁知乌榜去”出自: 宋代 梅尧臣 《李密学遗苔醤脯云是自采为之》,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shuí zhī wū bǎng qù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仄

问题2:“谁知乌榜去”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谁知乌榜去”的上一句是: 江人曾不来 , 诗句拼音为: jiāng rén céng bù lái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仄

问题3:“谁知乌榜去”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谁知乌榜去”的下一句是: 留采碧潭隈 , 诗句拼音为: liú cǎi bì tán wēi ,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谁知乌榜去”全诗

李密学遗苔醤脯云是自采为之 (lǐ mì xué yí tái jiàng pú yún shì zì cǎi wèi zhī)

朝代:宋    作者: 梅尧臣

潩流寒且急,岸草已凋摧。
石发尚堪把,江人曾不来。
谁知乌榜去,留采碧潭隈。
持作吴乡味,能令案渌杯。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

yì liú hán qiě jí , àn cǎo yǐ diāo cuī 。
shí fā shàng kān bǎ , jiāng rén céng bù lái 。
shuí zhī wū bǎng qù , liú cǎi bì tán wēi 。
chí zuò wú xiāng wèi , néng lìng àn lù bēi 。

“谁知乌榜去”繁体原文

李密學遺苔醤脯云是自採爲之

潩流寒且急,岸草已凋摧。
石髮尚堪把,江人曾不來。
誰知烏榜去,留採碧潭隈。
持作吳鄉味,能令案淥杯。

“谁知乌榜去”韵律对照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潩流寒且急,岸草已凋摧。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石发尚堪把,江人曾不来。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谁知乌榜去,留采碧潭隈。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
持作吴乡味,能令案渌杯。

“谁知乌榜去”全诗注音

yì liú hán qiě jí , àn cǎo yǐ diāo cuī 。

潩流寒且急,岸草已凋摧。

shí fā shàng kān bǎ , jiāng rén céng bù lái 。

石发尚堪把,江人曾不来。

shuí zhī wū bǎng qù , liú cǎi bì tán wēi 。

谁知乌榜去,留采碧潭隈。

chí zuò wú xiāng wèi , néng lìng àn lù bēi 。

持作吴乡味,能令案渌杯。

“谁知乌榜去”全诗翻译

译文:
潩水流动寒冷而急促,江岸上的草已经凋谢摧毁。
拿起石头发觉仍然可以抓住,可江边的人却再也没有来过。
谁知道乌榜去向何方,只留下了采摘碧潭边的回忆。
将这回忆带回吴乡,使得酒案上的杯盏更显珍贵。

“谁知乌榜去”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李密学遗苔醤脯云是自采为之》是梅尧臣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表现了诗人在自然山水之间的宁静和惬意。
首句"潩流寒且急,岸草已凋摧"描绘了江水湍急,河岸的草已经凋零,这种自然景象给人以时光匆匆的感觉,也暗示了人事如潮,岁月无情。
第二句"石发尚堪把,江人曾不来"中的"石发"意指江中的千层浪,这里用来象征江水汹涌,但诗人却可以执起这石发,显示出他的豁达和坚韧。"江人曾不来"则增加了一份孤独感,江水旁的人已经不再来往,使诗中的意境更加深刻。
接着,诗人写道"谁知乌榜去,留采碧潭隈",表达了自己默默无闻地在碧潭采摘材料,没有被人所知,但这并不妨碍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创作。这里的"乌榜"指的是一个采摘用的竹篮。
最后两句"持作吴乡味,能令案渌杯"表现了诗人采摘的材料可以制作成美味的醤脯,这醤脯传统上是吴地的特产,所以可以保持吴乡的风味。"案渌杯"则是一种古代酒器,意味着这样的美味可以让人陶醉,增添了一份愉悦的意境。

“谁知乌榜去”诗句作者梅尧臣介绍:

本卷作于皇佑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冲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更多...

“谁知乌榜去”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