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寂寂而忘志”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全身寂寂而忘志”出自哪首诗?

答案:全身寂寂而忘志”出自: 宋代 释慧晖 《偈颂三十首 其四》,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quán shēn jì jì ér wàng zhì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

问题2:“全身寂寂而忘志”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全身寂寂而忘志”的上一句是: 稳坐寥寥而不妨 , 诗句拼音为: wěn zuò liáo liáo ér bù fáng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

问题3:“全身寂寂而忘志”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全身寂寂而忘志”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全身寂寂而忘志”全诗

偈颂三十首 其四 (jì sòng sān shí shǒu qí sì)

朝代:宋    作者: 释慧晖

直把须弥鎚子,正打虚空皷子。
稳坐寥寥而不妨,全身寂寂而忘志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zhí bǎ xū mí chuí zǐ , zhèng dǎ xū kōng gǔ zǐ 。
wěn zuò liáo liáo ér bù fáng , quán shēn jì jì ér wàng zhì 。

“全身寂寂而忘志”繁体原文

偈頌三十首 其四

直把須彌鎚子,正打虛空皷子。
穩坐寥寥而不妨,全身寂寂而忘志。

“全身寂寂而忘志”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
直把须弥鎚子,正打虚空皷子。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稳坐寥寥而不妨,全身寂寂而忘志。

“全身寂寂而忘志”全诗注音

zhí bǎ xū mí chuí zǐ , zhèng dǎ xū kōng gǔ zǐ 。

直把须弥鎚子,正打虚空皷子。

wěn zuò liáo liáo ér bù fáng , quán shēn jì jì ér wàng zhì 。

稳坐寥寥而不妨,全身寂寂而忘志。

“全身寂寂而忘志”全诗翻译

译文:

直接用须弥山般巨大的鎚子,敲打着空无一物的皷子。
坐得稳稳当当,丝毫不受干扰,全身心都沉浸在寂静中,忘却了一切的心志。

总结:

诗人用“须弥鎚子”和“虚空皷子”这两个比喻,描绘了自己坐得稳定,心境宁静而超脱的状态。全身心沉浸在寂静之中,忘却了尘世的心思。这种境界似乎超越了尘世的喧嚣和无常,达到了一种超然的状态。

“全身寂寂而忘志”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偈颂三十首 其四》是释慧晖创作的佛教偈颂之一,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修行的内涵。
诗中提到“直把须弥鎚子,正打虚空皷子”,表达了修行者的坚定决心和毅力。须弥鎚子和虚空皷子都是佛教中的象征物,须弥鎚子代表着坚持修行的决心,虚空皷子则象征着寂静与超脱。这句话告诉我们,修行者要坚定地持之以恒,不受外界干扰,如同敲打这些象征物一样。
接下来的“稳坐寥寥而不妨,全身寂寂而忘志”则强调了修行者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专注。坐得稳当,不受外界的干扰,全身感受到的是深刻的宁静,同时忘却杂念,专注于修行的过程。
这首诗以简单而质朴的语言传达了佛教修行的要义,强调了决心、坚持和专注的重要性。它呈现出一种深度思考和内心平和的修行状态。

“全身寂寂而忘志”诗句作者释慧晖介绍:

释慧晖(一○九七~一一八三),号自得,俗姓张,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幼依澄照、道凝,年十二出家。年二十扣真歇禅师於长芦。返里谒宏智禅师。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开法补陀寺,徙万寿寺、吉祥寺、雪窦寺。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敕补临安府浄慈寺。七年,退归雪窦寺。十年卒,年八十七。爲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觉禅师法嗣。有宋了广编《自得慧晖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慧晖诗,以辑自《语录》者编爲一卷,辑自他书者附於卷末。更多...

“全身寂寂而忘志”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