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用楮爲衣”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仍用楮爲衣”出自哪首诗?

答案:仍用楮爲衣”出自: 宋代 徐积 《赈饥篇赠程守 其二》,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qǐ dé zhū cāng sù ,诗句平仄: 平仄仄平平

问题2:“仍用楮爲衣”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仍用楮爲衣”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仍用楮爲衣”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仍用楮爲衣”的下一句是: 流民获所依 , 诗句拼音为: liú mín huò suǒ yī ,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仍用楮爲衣”全诗

赈饥篇赠程守 其二 (zhèn jī piān zèng chéng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徐积

乞得诸仓粟,流民获所依。
已燃薪御冻,仍用楮为衣。
病骨蒙新暖,羸肌复旧肥。
故乡虽有屋,此处可忘归。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qǐ dé zhū cāng sù , liú mín huò suǒ yī 。
yǐ rán xīn yù dòng , réng yòng chǔ wèi yī 。
bìng gǔ méng xīn nuǎn , léi jī fù jiù féi 。
gù xiāng suī yǒu wū , cǐ chù kě wàng guī 。

“仍用楮爲衣”繁体原文

賑饑篇贈程守 其二

乞得諸倉粟,流民獲所依。
已燃薪禦凍,仍用楮爲衣。
病骨蒙新暖,羸肌復舊肥。
故鄉雖有屋,此處可忘歸。

“仍用楮爲衣”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乞得诸仓粟,流民获所依。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已燃薪御冻,仍用楮为衣。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病骨蒙新暖,羸肌复旧肥。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故乡虽有屋,此处可忘归。

“仍用楮爲衣”全诗注音

qǐ dé zhū cāng sù , liú mín huò suǒ yī 。

乞得诸仓粟,流民获所依。

yǐ rán xīn yù dòng , réng yòng chǔ wèi yī 。

已燃薪御冻,仍用楮为衣。

bìng gǔ méng xīn nuǎn , léi jī fù jiù féi 。

病骨蒙新暖,羸肌复旧肥。

gù xiāng suī yǒu wū , cǐ chù kě wàng guī 。

故乡虽有屋,此处可忘归。

“仍用楮爲衣”全诗翻译

译文:
乞得诸仓的粮食,让流民们有了所依靠的来源。已经点燃柴火御寒,还是用桑树皮做衣服。病弱的骨头感受到了新的温暖,瘦弱的肌肉也恢复了一些肥实。虽然故乡可能有房屋,但是在这里却能暂时忘记归乡的心思。



总结:

这段古文描写了一个乞讨者乞讨到了粮食,流民在这里找到了栖身之所。尽管艰苦,但他们努力御寒生火,用桑树皮做衣。在这里,得到了温暖和滋养,暂时忘却了归乡的忧思。

“仍用楮爲衣”总结赏析

赏析:: 这首诗《赈饥篇赠程守 其二》写了在饥荒时期,作者徐积感慨程守为流民乞得粮食,让他们获得了生存的希望。诗中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怀,以及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希望。
首句"乞得诸仓粟,流民获所依"表达了程守乞食的善举,为饥民提供了食物,使他们有了依托。接着的句子"已燃薪御冻,仍用楮为衣"描写了流民们勉力度过寒冷的日子,他们用薪火取暖,用楮纸作衣物,生活十分艰辛。
诗的中段"病骨蒙新暖,羸肌复旧肥"则反映了流民们得到帮助后身体状况的好转,他们的病骨得到了温暖,羸肌也重新有了肥力。最后两句"故乡虽有屋,此处可忘归"表现了流民们对这份帮助的感恩之情,尽管他们原本有自己的家乡,但此刻他们将不忘这片恩情。
标签: 仁爱、助人、感恩

“仍用楮爲衣”诗句作者徐积介绍:

徐积(一○二八~一一○三),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早年曾从胡瑗学(《吕氏童蒙训》)。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三五七)。神宗数召对,因耳聩不能出仕。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以近臣推荐,爲楚州教授。徽宗崇宁二年除监西京嵩山中岳庙,卒,年七十六(《节孝集》卷三二附王资深撰《节孝先生行状》)。政和六年(一一一六)赐谥节孝处士。以孝行着闻,苏轼称之爲“古之独行也,於陵仲子不能过,然其诗文则怪而放,如玉川子(卢仝)”。着有《节孝集》三十卷、附录一卷。《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徐积诗,以明嘉靖刘佑刻《节孝集》爲底本。参校明抄本、清康熙丙子山阳丘迈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宣统三年重刊本(简称宣统本)。从校勘获知,後三本均出自明嘉靖刻本,而宣统本行款规格最爲整齐,故行款规格从宣统本。更多...

“仍用楮爲衣”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