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同一性命”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元同一性命”出自哪首诗?

答案:元同一性命”出自: 唐代 王梵志 《五言(八首) 一》,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yuán tóng yī xìng mìng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仄

问题2:“元同一性命”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元同一性命”的上一句是: 形殊姓不殊 , 诗句拼音为: xíng shū xìng bù shū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仄

问题3:“元同一性命”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元同一性命”的下一句是: 只是别形躯 , 诗句拼音为: zhǐ shì bié xíng qū ,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元同一性命”全诗

五言(八首) 一 (wǔ yán bā shǒu yī)

朝代:唐    作者: 王梵志

我肉衆生肉,形殊姓不殊。
元同一性命,只是别形躯。
苦痛教他死,将来作己须。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wǒ ròu zhòng shēng ròu , xíng shū xìng bù shū 。
yuán tóng yī xìng mìng , zhǐ shì bié xíng qū 。
kǔ tòng jiào tā sǐ , jiāng lái zuò jǐ xū 。

“元同一性命”繁体原文

五言(八首) 一

我肉衆生肉,形殊姓不殊。
元同一性命,只是別形軀。
苦痛教他死,將來作己須。

“元同一性命”韵律对照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我肉衆生肉,形殊姓不殊。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元同一性命,只是别形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苦痛教他死,将来作己须。

“元同一性命”全诗注音

wǒ ròu zhòng shēng ròu , xíng shū xìng bù shū 。

我肉衆生肉,形殊姓不殊。

yuán tóng yī xìng mìng , zhǐ shì bié xíng qū 。

元同一性命,只是别形躯。

kǔ tòng jiào tā sǐ , jiāng lái zuò jǐ xū 。

苦痛教他死,将来作己须。

“元同一性命”全诗翻译

译文:
我身体与众生一样都是由肉体构成的,虽然外形各异,但本质并无区别。我们的本源是相同的,只是在形体上有所差异。痛苦和困难教会了我们面对死亡,而未来的命运将由我们自己所决定。

全诗概括:诗人通过探讨人类的本质和存在意义,表达了人们在肉体之外的共同性,并强调个体在面对困境和未来命运时的自主选择的重要性。

“元同一性命”总结赏析

赏析:
这首诗是王梵志的《五言(八首) 一》。诗人以深刻的哲理思考人生和命运,表达了对生死轮回的思考和对众生的关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人以“我肉众生肉”作为开篇,强调了人与众生的共通之处,不论种种形态的差异,都是肉体的存在。这种肉体的共通性与不同性,反映了众生的共性与个性。
接着诗中提到“元同一性命”,强调了所有生命的本质都是相同的,不分国界、种族或信仰,生命的根本属性是一致的。这种思想具有宗教色彩,与佛教的生死轮回观念相契合。
诗句“苦痛教他死,将来作己须”表达了对众生的同情和关怀。人类面对苦难和死亡,也需要体验和理解,因为生死是共同的经历。这句话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认为生命中的痛苦和死亡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而人们应当积极面对,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存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探讨了生命、死亡和众生的关系,强调了生命的共性和共通的命运。这种哲理性的思考使诗歌具有思考人生命运的深刻内涵。
标签: 抒情、哲理、思考生命

“元同一性命”诗句作者王梵志介绍: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编诗一卷,计一百十一首。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去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擒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剖(撤)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德祖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语之。(二字作告)因名曰:「林木而生曰梵天。」後改曰梵志,[曰]:「王家育我,(我家长育)可姓王也。」梵志乃作诗示(讽)人,甚有义志(旨),盖菩萨示化也。(《太平广记》八二,参以《永乐大典》六八三八[王]字韵引《桂苑业谈·史遗》。)○《云谿友议》下《蜀僧喻》云:「或有愚士昧学之流,欲其开悟,别吟以王梵志诗。梵志者,生於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爲名。其言虽鄙,其理归真,所谓归真悟道,徇俗乖真也。」○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诗二首》,注云:「梵志体。」更多...

“元同一性命”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