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有余薪米”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幸有余薪米”出自哪首诗?

答案:幸有余薪米”出自: 宋代 苏轼 《和陶乞食》,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xìng yǒu yú xīn mǐ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

问题2:“幸有余薪米”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幸有余薪米”的上一句是: 远汲苦姜诗 , 诗句拼音为: yuǎn jí kǔ jiāng shī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

问题3:“幸有余薪米”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幸有余薪米”的下一句是: 养此老不才 , 诗句拼音为: yǎng cǐ lǎo bù cái ,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幸有余薪米”全诗

和陶乞食 (hé táo qǐ shí)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庄周昔贷粟,犹欲舂脱之。
鲁公亦乞米,炊煮尚不辞。
渊明端乞食,亦不避嗟来。
呜呼天下士,死生寄一杯。
斗水何所直,远汲苦姜诗。
幸有余薪米,养此老不才。
至味久不坏,可为子孙贻。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zhuāng zhōu xī dài sù , yóu yù chōng tuō zhī 。
lǔ gōng yì qǐ mǐ , chuī zhǔ shàng bù cí 。
yuān míng duān qǐ shí , yì bù bì jiē lái 。
wū hū tiān xià shì , sǐ shēng jì yī bēi 。
dòu shuǐ hé suǒ zhí , yuǎn jí kǔ jiāng shī 。
xìng yǒu yú xīn mǐ , yǎng cǐ lǎo bù cái 。
zhì wèi jiǔ bù huài , kě wèi zǐ sūn yí 。

“幸有余薪米”繁体原文

和陶乞食

莊周昔貸粟,猶欲舂脫之。
魯公亦乞米,炊煮尚不辭。
淵明端乞食,亦不避嗟來。
嗚呼天下士,死生寄一杯。
斗水何所直,遠汲苦姜詩。
幸有餘薪米,養此老不才。
至味久不壞,可爲子孫貽。

“幸有余薪米”韵律对照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庄周昔贷粟,犹欲舂脱之。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鲁公亦乞米,炊煮尚不辞。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渊明端乞食,亦不避嗟来。

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呜呼天下士,死生寄一杯。

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斗水何所直,远汲苦姜诗。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幸有余薪米,养此老不才。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至味久不坏,可为子孙贻。

“幸有余薪米”全诗注音

zhuāng zhōu xī dài sù , yóu yù chōng tuō zhī 。

庄周昔贷粟,犹欲舂脱之。

lǔ gōng yì qǐ mǐ , chuī zhǔ shàng bù cí 。

鲁公亦乞米,炊煮尚不辞。

yuān míng duān qǐ shí , yì bù bì jiē lái 。

渊明端乞食,亦不避嗟来。

wū hū tiān xià shì , sǐ shēng jì yī bēi 。

呜呼天下士,死生寄一杯。

dòu shuǐ hé suǒ zhí , yuǎn jí kǔ jiāng shī 。

斗水何所直,远汲苦姜诗。

xìng yǒu yú xīn mǐ , yǎng cǐ lǎo bù cái 。

幸有余薪米,养此老不才。

zhì wèi jiǔ bù huài , kě wèi zǐ sūn yí 。

至味久不坏,可为子孙贻。

“幸有余薪米”全诗翻译

译文:
庄周曾经借了粟米,仍然想要把它磨成粉。
鲁公也曾向人借米,即使煮熟了也不嫌弃。
渊明清贫地乞食,也毫不回避鄙视的目光。
唉,天下的士人啊,生死只寄托在一杯酒中。
水源为何流得那样直,我辛苦地打水,唯为苦姜写诗。
幸好还有一些薪火和米食,供养着这个无才之人。
至美的事物经久不衰,可以传承给子孙后代。



总结:

这首诗以寄托和反思为主题,通过几个不同的例子,揭示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庄周和鲁公借米粟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物质的不舍和对生活的执着。渊明的清贫乞食则传递了他对清廉的追求和对外界评判的无畏态度。最后,诗人通过水流和苦姜的形象比喻,表达了人们为了追求某种远大的目标,愿意忍受艰辛和辛苦的意愿。整首诗以至美之物的传承作为结尾,强调了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并希望能将这种价值传递给后代。

“幸有余薪米”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幸有余薪米”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