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来谁得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忧来谁得知”出自哪首诗?

答案:忧来谁得知”出自: 唐代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八》,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yōu lái shuí dé zhī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平

问题2:“忧来谁得知”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忧来谁得知”的上一句是: 东向日已久 , 诗句拼音为: dōng xiàng rì yǐ jiǔ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平

问题3:“忧来谁得知”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忧来谁得知”的下一句是: 且酌尊中酒 , 诗句拼音为: qiě zhuó zūn zhōng jiǔ ,诗句平仄:○仄平○仄

“忧来谁得知”全诗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八 (zì qí shè huáng hé tú zhōng zuò shí sān shǒu bā)

朝代:唐    作者: 高适

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後。
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
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
忧来谁得知,且酌尊中酒。

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
平平平仄平,○仄平○仄。

zī chuān fāng yōu miǎo , yún shā wú qián hòu 。
gǔ yàn duì hé ruán , cháng lín chū qí kǒu 。
dú xíng fēi wú yì , dōng xiàng rì yǐ jiǔ 。
yōu lái shuí dé zhī , qiě zhuó zūn zhōng jiǔ 。

“忧来谁得知”繁体原文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 八

茲川方悠邈,雲沙無前後。
古堰對河壖,長林出淇口。
獨行非吾意,東向日已久。
憂來誰得知,且酌尊中酒。

“忧来谁得知”韵律对照

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
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後。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
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

平平平仄平,○仄平○仄。
忧来谁得知,且酌尊中酒。

“忧来谁得知”全诗注音

zī chuān fāng yōu miǎo , yún shā wú qián hòu 。

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後。

gǔ yàn duì hé ruán , cháng lín chū qí kǒu 。

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

dú xíng fēi wú yì , dōng xiàng rì yǐ jiǔ 。

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

yōu lái shuí dé zhī , qiě zhuó zūn zhōng jiǔ 。

忧来谁得知,且酌尊中酒。

“忧来谁得知”全诗翻译

译文:
此地川流悠长,云彩如沙漠一般广阔,无尽前后。
在古老的堰塞之河旁,高耸的林木从淇水的口岸伸出。
独自行走并非我所愿,朝东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忧虑在心,又有谁能理解,我只能自斟尊中之酒消愁解闷。

“忧来谁得知”总结赏析

赏析:这是唐代诗人高适的《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八》中的一首。诗人在诗中描绘了自己行走在淇水与黄河之间的景致,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忧虑情感。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兹川方悠邈"的景象,展现了淇水平缓的特点,将读者引入了这个宁静的环境。接着,他提到"云沙无前後",形象地描述了河岸边云雾与沙砾的氛围,强化了自然环境的壮丽和辽阔。
诗中的"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则描绘了古老的水利工程和蓬勃发展的树林,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历史和生气。然而,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独行之旅"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暗示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家的思念。
最后两句"忧来谁得知,且酌尊中酒"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他虽然孤独,但无法分享自己的忧虑,只能在酒中寻求些许慰藉。
整首诗情感抒发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致和内心感受的交融,传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忧虑,以及对酒的借助来宣泄情感的心境。
标签: 写景,抒情,孤独

“忧来谁得知”诗句作者高适介绍:

高适,字达夫,渤海蓚( tiáo)人。举有道科,释褐封丘尉,不得志,去游河右。哥舒翰表爲左骁卫兵曹、掌书记,进左拾遗,转监察御史。潼关失守,适奔赴行在,擢谏议大夫,节度淮南。李辅国谮之,左授太子少詹事,出爲蜀、彭二州刺史。进成都尹、劒南西川节度使。召爲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二年卒,赠礼部尚书,諡曰忠。适喜功名,尚节义,年过五十,始学爲诗。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爲好事者传诵。开、宝以来,诗人之达者,惟适而已。集二卷,今编四卷。更多...

“忧来谁得知”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