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向东风取次开”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已向东风取次开”出自哪首诗?

答案:已向东风取次开”出自: 宋代 余靖 《又和寄提刑太保》,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yǐ xiàng dōng fēng qǔ cì kāi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已向东风取次开”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已向东风取次开”的上一句是: 不从去日丁宁约 , 诗句拼音为: bù cóng qù rì dīng níng yuē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3:“已向东风取次开”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已向东风取次开”的下一句是: 清燕固难停烛待 , 诗句拼音为: qīng yàn gù nán tíng zhú dài ,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已向东风取次开”全诗

又和寄提刑太保 (yòu hé jì tí xíng tài bǎo)

朝代:宋    作者: 余靖

常记临岐把酒杯,芳心应得见归来。
不从去日丁宁约,已向东风取次开
清燕固难停烛待,雕鞍须是着鞭催。
栏边残艳犹堪赏,莫使韶光过了回。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háng jì lín qí bǎ jiǔ bēi , fāng xīn yīng dé jiàn guī lái 。
bù cóng qù rì dīng níng yuē , yǐ xiàng dōng fēng qǔ cì kāi 。
qīng yàn gù nán tíng zhú dài , diāo ān xū shì zhe biān cuī 。
lán biān cán yàn yóu kān shǎng , mò shǐ sháo guāng guò le huí 。

“已向东风取次开”繁体原文

又和寄提刑太保

常記臨岐把酒杯,芳心應得見歸來。
不從去日丁寧約,已向東風取次開。
清燕固難停燭待,雕鞍須是著鞭催。
欄邊殘艷猶堪賞,莫使韶光過了回。

“已向东风取次开”韵律对照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常记临岐把酒杯,芳心应得见归来。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从去日丁宁约,已向东风取次开。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清燕固难停烛待,雕鞍须是着鞭催。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栏边残艳犹堪赏,莫使韶光过了回。

“已向东风取次开”全诗注音

cháng jì lín qí bǎ jiǔ bēi , fāng xīn yīng dé jiàn guī lái 。

常记临岐把酒杯,芳心应得见归来。

bù cóng qù rì dīng níng yuē , yǐ xiàng dōng fēng qǔ cì kāi 。

不从去日丁宁约,已向东风取次开。

qīng yàn gù nán tíng zhú dài , diāo ān xū shì zhe biān cuī 。

清燕固难停烛待,雕鞍须是着鞭催。

lán biān cán yàn yóu kān shǎng , mò shǐ sháo guāng guò le huí 。

栏边残艳犹堪赏,莫使韶光过了回。

“已向东风取次开”全诗翻译

译文:
常常记得在临别的时候举起酒杯,希望心中的思念能够得以相见归来。
不愿放弃昔日的安稳和约定,已经准备迎接东风的到来。
美丽的燕子固然难以挡住烛火的光芒,却也不忘准备着鞭子催促出发。
栏边的花朵残留的美丽仍值得欣赏,不要让美好的时光流逝而无法再回来。

“已向东风取次开”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又和寄提刑太保》是余靖创作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别离时的惆怅和期待之情。诗人常常回忆在岐山边与友人共饮的情景,心中期待着友人的归来。他深知逝去的时光无法挽回,因此希望东风能够把他的期盼传达给远方的友人。诗中描绘了酒杯、东风、燕子、鞍和栏边的景物,寓意着友人与诗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期待。

“已向东风取次开”诗句作者余靖介绍:

余靖(一○○○~一○六四),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爲赣县尉,累擢集贤校理。景佑三年(一○三六)以上疏论范仲淹谪官事,贬监筠州酒税。迁知英州。庆历间爲右正言。三使契丹,以作蕃语诗出知吉州。皇佑四年(一○五二),知潭州,改桂州。後加集贤院学士。嘉佑六年(一○六一),知广州。官至工部尚书。英宗治平元年卒,年六十五。谥襄。有《武溪集》二十卷。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三《余襄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余靖诗二卷,以明成化九年苏韡等刻《武溪集》爲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明嘉靖四十五年刘稳刻本(简称刘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辑得的集外诗附於卷末。更多...

“已向东风取次开”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