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全唐诗 >诗词名句 > 清湘词二首 二 > 泪痕点点寄相思

“泪痕点点寄相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泪痕点点寄相思”出自哪首诗?

答案:泪痕点点寄相思”出自: 唐代 刘禹锡 《清湘词二首 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lèi hén diǎn diǎn jì xiāng sī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仄○○

问题2:“泪痕点点寄相思”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泪痕点点寄相思”的上一句是: 斑竹枝 , 诗句拼音为: bān zhú zhī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仄○○

问题3:“泪痕点点寄相思”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泪痕点点寄相思”的下一句是: 楚客欲闻瑶瑟怨 , 诗句拼音为: chǔ kè yù wén yáo sè yuàn ,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泪痕点点寄相思”全诗

清湘词二首 二 (qīng xiāng cí èr shǒu èr)

朝代:唐    作者: 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闻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bān zhú zhī , bān zhú zhī , lèi hén diǎn diǎn jì xiāng sī 。
chǔ kè yù wén yáo sè yuàn , xiāo xiāng shēn yè yuè míng shí 。

“泪痕点点寄相思”繁体原文

清湘詞二首 二

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
楚客欲聞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

“泪痕点点寄相思”韵律对照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楚客欲闻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泪痕点点寄相思”全诗注音

bān zhú zhī , bān zhú zhī , lèi hén diǎn diǎn jì xiāng sī 。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chǔ kè yù wén yáo sè yuàn , xiāo xiāng shēn yè yuè míng shí 。

楚客欲闻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泪痕点点寄相思”全诗翻译

译文:
斑竹枝啊斑竹枝,泪痕点点寄托着相思。楚地的游子啊若想听听瑶瑟的幽怨,在这潇水湘江之上当着夜深月明之时。

注释:
①潇湘神:词牌名,一名《潇湘曲》。此词作于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时期,诗中所及山水和故事皆在湘沅间。潇湘:湖南西南部潇水、湘水。
②斑竹:即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斑斑如泪痕,故谓“斑竹”。
③泪痕点点寄相思:《述异记》载,“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④楚客:本指屈原,此处为作者自况。作此词时刘禹锡正值贬官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⑤瑶瑟:以美玉妆饰成的瑟。古代之管弦乐器。
⑥潇湘:潇水在今湖南零陵县西北合于湘水,称潇湘。


“泪痕点点寄相思”总结赏析

赏析:

  《潇湘神》,一名《潇湘曲》。刘禹锡贬官朗州(今潮南常德)后,依当地的迎神曲之声制词,写了二首,创此词调,此为其中的第二首。潇湘,潇水流至湖南零陵县西与湘水合流,世称“潇湘”。潇湘神,即湘妃。指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博物志》记载,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嶷,他的爱妃娥皇、女英闻讯后赶至湘水边,哭泣悲甚,其泪挥洒在湘竹上,留下斑斑泪痕,遂成斑竹,她们也就自投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亦称“湘灵”。刘禹锡这首词,便是题咏湘妃故事的。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开头两个叠句,一方面是利用两组相同的音调组成滚珠流水般的节奏,以加强哀怨的气氛;一方面是反复强调斑竹枝这一具体事物,以唤起并加深人们对有关传统故事的印象。词人在这重叠深沉的哀叹中,实际上也融进了自己被贬谪的怨愤痛苦之情,从竹上的斑点,写到人物的泪痕,又从人物的泪痕写到两地相思,层层深入,一气流贯。在词人的笔下,斑竹成为多情相思的象征,是一种隽永幽雅的意象,而不再是普通的自然景物。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楚客,本指屈原。刘禹锡当时正贬官在朗州,与屈原流放湘西相似,所以这里的“楚客”实是作者以屈原自喻,将湘妃、屈原和自己的哀怨,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瑶瑟”,乃瑟的美称,在作者的想象中,湘灵鼓瑟必然极为哀怨,所以说“瑶瑟怨”。当夜深人静、明月高照之时,楚客徘徊于潇湘之滨,在伴和着潺潺湘水的悠扬琴韵中,细细领略其中滋味,此之谓以环境烘托心情。词中创造了一个凄清空漾的境界,更适于传达出词人哀怨深婉的情思,作者和湘灵的怨愤之情融合了,历史传说与现实生活融合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也融合了,情致悠然不尽,辞止而意无穷。

  全词虽为祭祀潇湘神而作,但却借古代神话湘妃的故事,抒发自己政治受挫和无辜被贬谪的怨愤。作者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真实与虚幻结合的艺术境界,将远古的传说、战国时代逐臣的哀怨和自己被贬湘地的情思交织起来,融化为一体,赋予这首小词以深邃的政治内涵,显示出真与幻的交织和结合,以环境烘托其哀怨之情,虽似随口吟成,而意境幽远,语言流丽,留给读者无穷回味和遐想的余地。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贬官朗州期间(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所作,通过咏湘妃的哀怨而抒发了自己被贬的内心的凄苦。

“泪痕点点寄相思”诗句作者刘禹锡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爲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谿洞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爲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徵入爲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爲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爲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爲十二卷。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爲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谿洞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爲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徵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爲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爲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爲十二卷。更多...

“泪痕点点寄相思”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