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以安我室”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规以安我室”出自哪首诗?

答案:规以安我室”出自: 宋代 苏轼 《东坡八首 其二》,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guī yǐ ān wǒ shì ,诗句平仄: 平仄平仄仄

问题2:“规以安我室”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规以安我室”的上一句是: 仍须卜佳处 , 诗句拼音为: réng xū bǔ jiā chù ,诗句平仄: 平仄平仄仄

问题3:“规以安我室”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规以安我室”的下一句是: 家僮烧枯草 , 诗句拼音为: jiā tóng shāo kū cǎo ,诗句平仄:平平○平仄

“规以安我室”全诗

东坡八首 其二 (dōng pō bā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
下隰种秔稌,东原莳枣栗。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
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
仍须卜佳处,规以安我室
家僮烧枯草,走报暗井出。
一饱未敢期,瓢饮已可必。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

huāng tián suī làng mǎng , gāo bì gè yǒu shì 。
xià xí zhǒng jīng tú , dōng yuán shì zǎo lì 。
jiāng nán yǒu shǔ shì , sāng guǒ yǐ xǔ qǐ 。
hǎo zhú bù nán zāi , dàn kǒng biān héng yì 。
réng xū bǔ jiā chù , guī yǐ ān wǒ shì 。
jiā tóng shāo kū cǎo , zǒu bào àn jǐng chū 。
yī bǎo wèi gǎn qī , piáo yǐn yǐ kě bì 。

“规以安我室”繁体原文

東坡八首 其二

荒田雖浪莽,高庳各有適。
下隰種秔稌,東原蒔棗栗。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許乞。
好竹不難栽,但恐鞭橫逸。
仍須卜佳處,規以安我室。
家僮燒枯草,走報暗井出。
一飽未敢期,瓢飲已可必。

“规以安我室”韵律对照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
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
下隰种秔稌,东原莳枣栗。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

仄仄仄○○,仄仄平○仄。
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

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
仍须卜佳处,规以安我室。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家僮烧枯草,走报暗井出。

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
一饱未敢期,瓢饮已可必。

“规以安我室”全诗注音

huāng tián suī làng mǎng , gāo bì gè yǒu shì 。

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

xià xí zhǒng jīng tú , dōng yuán shì zǎo lì 。

下隰种秔稌,东原莳枣栗。

jiāng nán yǒu shǔ shì , sāng guǒ yǐ xǔ qǐ 。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

hǎo zhú bù nán zāi , dàn kǒng biān héng yì 。

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

réng xū bǔ jiā chù , guī yǐ ān wǒ shì 。

仍须卜佳处,规以安我室。

jiā tóng shāo kū cǎo , zǒu bào àn jǐng chū 。

家僮烧枯草,走报暗井出。

yī bǎo wèi gǎn qī , piáo yǐn yǐ kě bì 。

一饱未敢期,瓢饮已可必。

“规以安我室”全诗翻译

译文:
荒地虽然波浪滚滚,但高庳之地各自适宜。在下隰种植稻谷与稻秸,向东原地栽植了葡萄和栗子。江南地区有着一位蜀人,他已经得到了桑和果树的许可,准备乞求种植。尽管好的竹子不难培育,但恐怕鞭策会使它们顽强地生长。仍需卜测找到最佳位置,来规划并使我家室安顿。家中仆人正在烧枯草,匆忙报告从暗井里出现了水。虽然还不能确切地预料什么时候能享受丰盛的饭食,但现在已经可以用瓢喝饱。

“规以安我室”总结赏析

赏析:这是苏轼的《东坡八首》之二,描述了一个田园景观,表达了对恬静宁适生活的向往。
诗人以“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开篇,描绘了田园风光,虽然荒芜,但每处地方都有其适宜之处。接着,诗中描述了在这片土地上种植粮食和果树,展示了勤劳的农民生活。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这句表现了江南地区的美好景色吸引了蜀地的士人,他们愿意来这里安居乐业。又提到“好竹不难栽”,表现了对竹子的喜爱,但也担心它生长过于旺盛,需要加以规划。
诗人谦虚地表示需要卜测合适的地方来安家,这体现了对家庭和生活的憧憬。最后两句描写了家中仆人忙碌的场景,以及诗人已经能够享受到饮酒的愉悦。

“规以安我室”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规以安我室”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