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全宋诗 >诗词名句 > 屈原塔 > 哀叫楚山裂

“哀叫楚山裂”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哀叫楚山裂”出自哪首诗?

答案:哀叫楚山裂”出自: 宋代 苏轼 《屈原塔》,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āi jiào chǔ shān liè ,诗句平仄: 平仄仄平仄

问题2:“哀叫楚山裂”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哀叫楚山裂”的上一句是: 遗风成竞渡 , 诗句拼音为: yí fēng chéng jìng dù ,诗句平仄: 平仄仄平仄

问题3:“哀叫楚山裂”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哀叫楚山裂”的下一句是: 屈原古壮士 , 诗句拼音为: qū yuán gǔ zhuàng shì ,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

“哀叫楚山裂”全诗

屈原塔 (qū yuán tǎ)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
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chǔ rén bēi qū yuán , qiān zǎi yì wèi xiē 。
jīng hún piāo hé chù , fù lǎo kōng gěng yàn 。
zhì jīn cāng jiāng shàng , tóu fàn jiù jī kě 。
yí fēng chéng jìng dù , āi jiào chǔ shān liè 。
qū yuán gǔ zhuàng shì , jiù sǐ yì shèn liè 。
shì sú ān dé zhī , juàn juàn bù rěn jué 。
nán bīn jiù shǔ chǔ , shān shàng yǒu yí tǎ 。
yìng shì fèng fó rén , kǒng zǐ jiù lún miè 。
cǐ shì suī wú píng , cǐ yì gù yǐ qiè 。
gǔ rén shuí bù sǐ , hé bì jiào kǎo zhé 。
míng shēng shí wú qióng , fù guì yì zàn rè 。
dài fū zhī cǐ lǐ , suǒ yǐ chí sǐ jié 。

“哀叫楚山裂”繁体原文

屈原塔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哀叫楚山裂”韵律对照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仄。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哀叫楚山裂”全诗注音

chǔ rén bēi qū yuán , qiān zǎi yì wèi xiē 。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jīng hún piāo hé chù , fù lǎo kōng gěng yàn 。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zhì jīn cāng jiāng shàng , tóu fàn jiù jī kě 。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yí fēng chéng jìng dù , āi jiào chǔ shān liè 。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qū yuán gǔ zhuàng shì , jiù sǐ yì shèn liè 。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shì sú ān dé zhī , juàn juàn bù rěn jué 。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nán bīn jiù shǔ chǔ , shān shàng yǒu yí tǎ 。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yìng shì fèng fó rén , kǒng zǐ jiù lún miè 。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cǐ shì suī wú píng , cǐ yì gù yǐ qiè 。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gǔ rén shuí bù sǐ , hé bì jiào kǎo zhé 。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míng shēng shí wú qióng , fù guì yì zàn rè 。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dài fū zhī cǐ lǐ , suǒ yǐ chí sǐ jié 。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哀叫楚山裂”全诗翻译

译文:
楚地的人都为屈原感到悲哀,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止。
他的精神魂魄飘到了什么地方?只留父老在哽咽哭泣。
直到今天,在仓绿色的江流上,人们还投下饭食拯救饥饿的鱼龟虾蟹不让它们吃屈原的尸体。
遗留下来的风俗成了比赛划龙舟,人们哀叫的声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
屈原是古时的豪迈之人,当时慷慨赴死的意图非常强烈。
世上的俗人怎么能知道他这种想法呢,都以为屈原恋恋不舍,不愿意与这个世间告别。
南宾县之前属于楚地,山上有留下来的古塔。
这塔应该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担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所以修建的。
这件事虽然没有凭据,但这份心意已经很真切了。
古往今来的人有谁是不死的?没有必要去比较是到底是长寿好还是死亡好。
人的名声实在是不会消忘的,而身份财富只是短暂的荣盛。
屈原正是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与节操。

注释:
①楚:楚国,楚地,如今的湖南湖北一带,也泛指南方。
②屈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相传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③歇:停止,休止。《说文》:歇,息也。
④精魂:精神魂魄。
⑤沧江:泛指江河,江流,因为水为苍色,所以称“沧江”。沧,水深绿色,通“苍”。
⑥投饭:投下饭食喂河里的生物让它们吃饱了就不在吃屈原的遗体。古时荆楚之人有在农历五月初五将煮好的糯米饭和蒸好的粽糕投入江中祭祀屈原的习俗。
⑦饥渴:饥饿的鱼龟虾蟹,属偏义复词,特指“饥”。
⑧就死:赴死。就,即也。
⑨眷眷:依恋反顾貌,带不舍之意。
⑩决:别也。
⑪南宾:忠州南宾县,如今的四川丰都。当时诗人侍父入京做官,途经此地。
⑫子:指屈原,屈原的精魂。
⑬沦灭:消亡,消失。沦,没也。
⑭此事:指诗人猜测造塔原因这件事。
⑮考:老,长寿。《说文》,考,老也。七十曰老。《说文序》中提到“考”属转注(古代造字方法之一)字,“考老是也”,正好呼应前句的“谁不死”,并与后面的“折”产生对比,两字才可以相较。
⑯折:断,指死亡。
⑰大夫:指屈原,屈原曾受楚怀王信任担任三闾大夫。
死节:为了保全气节、节操赴死。《楚辞 九章》:或忠信而死节兮。


“哀叫楚山裂”总结赏析

赏析:

  和刘禹锡一样,苏轼也历经贬谪,在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心境中度过人生的大半光阴。不过写作此诗的嘉祐四年(1059),苏轼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士,两年前刚以21岁的年龄成为进士。本年冬苏轼侍父入京,途经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屈原毫无关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惊异之余便写下了上面这首五言古诗。诗分三段:前八句写端午节投粽子、赛龙舟习俗与屈原的关系,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赞美屈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

  相比楚地民俗来,更触动苏轼的是屈原那深入人心的精神品格,因此他不是在纪实性的叙写中展开作品,而是付之以精神史的追溯。投饭和竞渡不是呈现为娱乐化的热闹的民俗场景,而是祭祀与追怀的真正仪式,伴有“悲”、“哽咽”、“哀叫”等强烈的情绪活动。作者一再用反衬的笔法来强化议论的力度,如屈原赴死之决绝与世人眷怀之不绝,如事之无凭与人情之殷切,富贵之短暂与声名之无穷,世人之澌灭与屈原之不朽,最终以“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一联贯之,屈原持志之高洁与自己的无限景仰之情,都不待言而自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就像是一个预言,宣示了作者未来的志节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后来苏轼毕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生活理想,身处逆境而不妥协苟合,同时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始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哀叫楚山裂”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哀叫楚山裂”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