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之古无有”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求之古无有”出自哪首诗?

答案:求之古无有”出自: 宋代 张耒 《与友人论文因以诗投之》,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qiú zhī gǔ wú yǒu ,诗句平仄: 平平仄平仄

问题2:“求之古无有”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求之古无有”的上一句是: 此格最污下 , 诗句拼音为: cǐ gé zuì wū xià ,诗句平仄: 平平仄平仄

问题3:“求之古无有”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求之古无有”的下一句是: 欲学固未暇 , 诗句拼音为: yù xué gù wèi xiá ,诗句平仄:仄仄仄仄仄

“求之古无有”全诗

与友人论文因以诗投之 (yǔ yǒu rén lùn wén yīn yǐ shī tóu zhī)

朝代:宋    作者: 张耒

我虽不知文,尝闻於达者。
文以意为车,意以文为马。
理强意乃胜,气盛文如驾。
理惟当即止,妄说即虚假。
气如决江河,势盛乃倾泻。
文莫如六经,此道亦不舍。
但於文最高,窥不见隙罅。
故令後世儒,其能及者寡。
文章古亦衆,其道则一也。
譬如张衆乐,要以归之雅。
区区为对偶,此格最污下。
求之古无有,欲学固未暇。
君为时俊髦,我老安苟且。
聊献师所传,无以吾言野。

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
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wǒ suī bù zhī wén , cháng wén wū dá zhě 。
wén yǐ yì wèi chē , yì yǐ wén wèi mǎ 。
lǐ qiáng yì nǎi shèng , qì shèng wén rú jià 。
lǐ wéi dāng jí zhǐ , wàng shuō jí xū jiǎ 。
qì rú jué jiāng hé , shì shèng nǎi qīng xiè 。
wén mò rú liù jīng , cǐ dào yì bù shè 。
dàn wū wén zuì gāo , kuī bù jiàn xì xià 。
gù lìng hòu shì rú , qí néng jí zhě guǎ 。
wén zhāng gǔ yì zhòng , qí dào zé yī yě 。
pì rú zhāng zhòng lè , yào yǐ guī zhī yǎ 。
qū qū wèi duì ǒu , cǐ gé zuì wū xià 。
qiú zhī gǔ wú yǒu , yù xué gù wèi xiá 。
jūn wèi shí jùn máo , wǒ lǎo ān gǒu qiě 。
liáo xiàn shī suǒ chuán , wú yǐ wú yán yě 。

“求之古无有”繁体原文

與友人論文因以詩投之

我雖不知文,嘗聞於達者。
文以意爲車,意以文爲馬。
理强意乃勝,氣盛文如駕。
理惟當即止,妄說即虛假。
氣如决江河,勢盛乃傾瀉。
文莫如六經,此道亦不舍。
但於文最高,窺不見隙罅。
故令後世儒,其能及者寡。
文章古亦衆,其道則一也。
譬如張衆樂,要以歸之雅。
區區爲對偶,此格最污下。
求之古無有,欲學固未暇。
君爲時俊髦,我老安苟且。
聊獻師所傳,無以吾言野。

“求之古无有”韵律对照

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我虽不知文,尝闻於达者。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文以意为车,意以文为马。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理强意乃胜,气盛文如驾。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
理惟当即止,妄说即虚假。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气如决江河,势盛乃倾泻。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
文莫如六经,此道亦不舍。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
但於文最高,窥不见隙罅。

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故令後世儒,其能及者寡。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文章古亦衆,其道则一也。

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譬如张衆乐,要以归之雅。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区区为对偶,此格最污下。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
求之古无有,欲学固未暇。

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君为时俊髦,我老安苟且。

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聊献师所传,无以吾言野。

“求之古无有”全诗注音

wǒ suī bù zhī wén , cháng wén wū dá zhě 。

我虽不知文,尝闻於达者。

wén yǐ yì wèi chē , yì yǐ wén wèi mǎ 。

文以意为车,意以文为马。

lǐ qiáng yì nǎi shèng , qì shèng wén rú jià 。

理强意乃胜,气盛文如驾。

lǐ wéi dāng jí zhǐ , wàng shuō jí xū jiǎ 。

理惟当即止,妄说即虚假。

qì rú jué jiāng hé , shì shèng nǎi qīng xiè 。

气如决江河,势盛乃倾泻。

wén mò rú liù jīng , cǐ dào yì bù shè 。

文莫如六经,此道亦不舍。

dàn wū wén zuì gāo , kuī bù jiàn xì xià 。

但於文最高,窥不见隙罅。

gù lìng hòu shì rú , qí néng jí zhě guǎ 。

故令後世儒,其能及者寡。

wén zhāng gǔ yì zhòng , qí dào zé yī yě 。

文章古亦衆,其道则一也。

pì rú zhāng zhòng lè , yào yǐ guī zhī yǎ 。

譬如张衆乐,要以归之雅。

qū qū wèi duì ǒu , cǐ gé zuì wū xià 。

区区为对偶,此格最污下。

qiú zhī gǔ wú yǒu , yù xué gù wèi xiá 。

求之古无有,欲学固未暇。

jūn wèi shí jùn máo , wǒ lǎo ān gǒu qiě 。

君为时俊髦,我老安苟且。

liáo xiàn shī suǒ chuán , wú yǐ wú yán yě 。

聊献师所传,无以吾言野。

“求之古无有”全诗翻译

译文:
我虽然不懂文学,但曾经听说过有些达人谈论古文。古文用意象比喻,将意思比作车,而马则是文字。意义深刻,修辞强大,意义明确则胜过辞藻华丽。如果用气势盛大的词句来驾驭文辞,会使文章倾泻而出。理性的表达应该止于恰当的地方,过度夸张的言论只会是虚假的。气势如同决开江河,当其盛极时会洪水猛兽般泛滥。六经是最有文学价值的,这种道理也是永恒不变的。但对于最高境界的文学,我们只能若隐若现,难以窥见其中的奥妙。因此后世的儒家学者,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寥寥无几。古代的文学作品虽然繁多,但道理却是相通一致的,就好比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雅乐。对仗、对偶之类的修辞手法,不过是最低级的文学表达方式。在古籍中寻求这种高超的表达手法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学习了。你是年轻有为的时俊之人,而我已老态龙钟,只能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敷陈出来,没有什么新意。我只是随意地奉献一些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无法以吾之言来创新和拓展。

“求之古无有”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与友人论文因以诗投之》是张耒的作品,探讨了文学和诗歌的关系以及文学修养的深浅。诗人通过对文学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一些见解和困惑。
首先,诗人提到“文以意为车,意以文为马”,强调了文学作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文学的力量在于传达思想的深刻性和情感的强烈性。文学与思想、情感密不可分。
接着,诗人强调了理性和情感之间的关系,认为理性强大则思想能胜出,而气魄盛大则文辞能驾驭。这反映了文学创作中理性和情感的平衡之道。
诗中还提到了文学修养的难度,六经被视为文学的巅峰,但即使如此,诗人也指出文学中没有绝对的完美,总会有不足之处,使后人难以企及。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尊敬,他虽然老去,但仍愿意向友人传授自己的文学心得,希望友人能够继承并发扬文学传统。

“求之古无有”诗句作者张耒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於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历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佑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复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复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更多...

“求之古无有”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