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鸟与鱼”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不及鸟与鱼”出自哪首诗?

答案:不及鸟与鱼”出自: 宋代 欧阳修 《夜坐弹琴有感二首呈圣俞 其二》,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bù jí niǎo yǔ yú ,诗句平仄: 仄仄仄仄平

问题2:“不及鸟与鱼”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不及鸟与鱼”的上一句是: 奈何人有耳 , 诗句拼音为: nài hé rén yǒu ěr ,诗句平仄: 仄仄仄仄平

问题3:“不及鸟与鱼”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不及鸟与鱼”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不及鸟与鱼”全诗

夜坐弹琴有感二首呈圣俞 其二 (yè zuò tán qín yǒu gǎn èr shǒu chéng shèng yú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欧阳修

锺子忽已死,伯牙其已乎。
绝弦谢世人,知音从此无。
瓠巴鱼自跃,此事见於书。
师旷尝一鼓,羣鹤舞空虚。
吾恐二三说,其言皆过欤。
不然古今人,愚智邈已殊。
奈何人有耳,不及鸟与鱼

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zhōng zǐ hū yǐ sǐ , bǎi yá qí yǐ hū 。
jué xián xiè shì rén , zhī yīn cóng cǐ wú 。
hù bā yú zì yuè , cǐ shì jiàn wū shū 。
shī kuàng cháng yī gǔ , qún hè wǔ kōng xū 。
wú kǒng èr sān shuō , qí yán jiē guò yú 。
bù rán gǔ jīn rén , yú zhì miǎo yǐ shū 。
nài hé rén yǒu ěr , bù jí niǎo yǔ yú 。

“不及鸟与鱼”繁体原文

夜坐彈琴有感二首呈聖俞 其二

鍾子忽已死,伯牙其已乎。
絕絃謝世人,知音從此無。
瓠巴魚自躍,此事見於書。
師曠嘗一鼓,羣鶴舞空虛。
吾恐二三說,其言皆過歟。
不然古今人,愚智邈已殊。
奈何人有耳,不及鳥與魚。

“不及鸟与鱼”韵律对照

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锺子忽已死,伯牙其已乎。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绝弦谢世人,知音从此无。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瓠巴鱼自跃,此事见於书。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
师旷尝一鼓,羣鹤舞空虚。

平仄仄○仄,○平平○仄。
吾恐二三说,其言皆过欤。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不然古今人,愚智邈已殊。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奈何人有耳,不及鸟与鱼。

“不及鸟与鱼”全诗注音

zhōng zǐ hū yǐ sǐ , bǎi yá qí yǐ hū 。

锺子忽已死,伯牙其已乎。

jué xián xiè shì rén , zhī yīn cóng cǐ wú 。

绝弦谢世人,知音从此无。

hù bā yú zì yuè , cǐ shì jiàn wū shū 。

瓠巴鱼自跃,此事见於书。

shī kuàng cháng yī gǔ , qún hè wǔ kōng xū 。

师旷尝一鼓,羣鹤舞空虚。

wú kǒng èr sān shuō , qí yán jiē guò yú 。

吾恐二三说,其言皆过欤。

bù rán gǔ jīn rén , yú zhì miǎo yǐ shū 。

不然古今人,愚智邈已殊。

nài hé rén yǒu ěr , bù jí niǎo yǔ yú 。

奈何人有耳,不及鸟与鱼。

“不及鸟与鱼”全诗翻译

译文:
锺子忽然去世了,伯牙是否也已经离世呢?
琴弦断绝了,世人失去了知音。
瓠巴鱼自己跃出水面,这件事被记录在书中。
师旷曾经敲了一次鼓,群鹤在空虚中翩翩起舞。
我担心二三人的说法,他们的言论都太过分了吧。
不然,古今的人,愚昧和智慧已经相差甚远。
可是为什么人类的耳朵,无法及得上鸟儿和鱼儿呢?



总结:

这首诗以锺子和伯牙两位古代音乐家为主题,表达了音乐之友的离世和世间稀有的知音之难得。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比喻,如琴弦断绝、瓠巴鱼跃出水面、群鹤舞空虚等,形象地描绘了人与音乐、人与知音之间的关系。作者对于一些言论的批评,表明古今之间的人智慧水平有所不同。最后,作者思考为何人类的耳朵不能像鸟和鱼一样,能够领悟音乐的美妙。

“不及鸟与鱼”总结赏析

这是欧阳修的《夜坐弹琴有感二首呈圣俞 其二》。这首诗表达了弹琴时的感慨和对知音难觅的哀叹。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欧阳修通过古琴和音乐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知音难觅的感叹。诗的开篇提到了古代琴师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暗示了知音难寻,因为伯牙绝弦后,再无知音可寻。接着,诗人以瓠巴鱼跃出水面、群鹤翩翩起舞的景象来比喻自己弹琴时的孤独,似乎在空虚中弹奏,找不到知音。他担心自己的言辞可能被误解或过于高深,因为古今人的智慧水平存在差异,而且人们的耳朵不如鸟和鱼那样敏锐,不能领悟琴音的深意。
这首诗以对古代琴师伯牙和钟子期的敬仰为背景,以音乐与知音之难为主题,反映了诗人对人际交往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感受。同时,诗中还对智慧和理解力的不同进行了一种思考,表达了对人际交流和理解的困惑之情。

“不及鸟与鱼”诗句作者欧阳修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佑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复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系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於卷末。更多...

“不及鸟与鱼”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