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见通荣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隐见通荣辱”出自哪首诗?

答案:隐见通荣辱”出自: 唐代 上官仪 《假作赋得鲁司寇诗》,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yǐn jiàn tōng róng rǔ ,诗句平仄:

问题2:“隐见通荣辱”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隐见通荣辱”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隐见通荣辱”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隐见通荣辱”的下一句是: 行藏备卷舒 , 诗句拼音为: xíng cáng bèi juàn shū ,诗句平仄:○○仄仄平

“隐见通荣辱”全诗

假作赋得鲁司寇诗 (jiǎ zuò fù dé lǔ sī kòu shī)

朝代:唐    作者: 上官仪

隐见通荣辱,行藏备卷舒。
避席谈曾子,趋庭诲伯鱼。
(此首为起赋志)。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仄?。

yǐn jiàn tōng róng rǔ , xíng cáng bèi juàn shū 。
bì xí tán céng zǐ , qū tíng huì bǎi yú 。
( cǐ shǒu wèi qǐ fù zhì ) 。

“隐见通荣辱”繁体原文

假作賦得魯司寇詩

隱見通榮辱,行藏備卷舒。
避席談曾子,趨庭誨伯魚。
(此首爲起賦志)。

“隐见通荣辱”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隐见通荣辱,行藏备卷舒。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避席谈曾子,趋庭诲伯鱼。

?仄仄平仄仄仄?。
(此首为起赋志)。

“隐见通荣辱”全诗注音

yǐn jiàn tōng róng rǔ , xíng cáng bèi juàn shū 。

隐见通荣辱,行藏备卷舒。

bì xí tán céng zǐ , qū tíng huì bǎi yú 。

避席谈曾子,趋庭诲伯鱼。

( cǐ shǒu wèi qǐ fù zhì ) 。

(此首为起赋志)。

“隐见通荣辱”全诗翻译

译文:
隐见通荣辱,行藏备卷舒。
避开座位与曾子交谈,快速前往庭院接受伯鱼的教诲。
(这首诗是为了表达我立志的起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追求卓越的人,他懂得隐藏自己的行为和言辞,能够看透事物的荣辱得失,内心深处保持着谦虚和坚毅的态度。他行动谨慎,懂得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品德。他敬畏于曾子,故意避开他的座位,与他深入交谈,以汲取智慧和道德的指导。同时,他也向伯鱼学习,急于前往庭院听取他的教导。这首诗意味着我迈出追求卓越之路的第一步,志存高远,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隐见通荣辱”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上官仪创作的《假作赋得鲁司寇诗》。诗中通过描述鲁国的司寇(即刑法官)的角色和职责,表现了作者对仕途和治理的理想追求。
首先,诗中提到“隐见通荣辱”,意味着司寇需要洞察事物的本质,能够辨别是非善恶,公正裁判。这一点显示出司寇的职责是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的,与仕途和治理有关。
接着,诗中描述了司寇避席与曾子谈话,趋庭听伯鱼的诲。曾子和伯鱼都是古代有名的政治家和学者,他们的言行举止备受尊敬,因此司寇向他们请教,显示出了作者对于汲取智慧和知识的渴望。这也表明司寇不仅仅是执行刑法的官员,还要具备博学多才的品质,这对于治理国家非常重要。
最后,作者提到“起赋志”,意味着这首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志向和抱负而创作的。通过描写司寇的职责和与贤人学习的场景,作者表现出了自己对于仕途和政治事业的热切渴望。

“隐见通荣辱”诗句作者上官仪介绍:

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人。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太宗每属文,遣仪视藁,私宴未尝不预。高宗即位,爲秘书少监,进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麟德元年,坐梁王忠事下狱死。仪工诗,其词绮错婉媚,人多效之,谓爲上官体。集三十卷,今编诗一卷。更多...

“隐见通荣辱”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