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烟竹下孤”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茶烟竹下孤”出自哪首诗?

答案:茶烟竹下孤”出自: 宋代 苏轼 《雨中邀李范庵过天竺寺作二首 其一》,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chá yān zhú xià gū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平

问题2:“茶烟竹下孤”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茶烟竹下孤”的上一句是: 花雨檐前乱 , 诗句拼音为: huā yǔ yán qián luàn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平

问题3:“茶烟竹下孤”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茶烟竹下孤”的下一句是: 乘闲携画卷 , 诗句拼音为: chéng xián xié huà juàn ,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茶烟竹下孤”全诗

雨中邀李范庵过天竺寺作二首 其一 (yǔ zhōng yāo lǐ fàn ān guò tiān zhú sì zuò èr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步来禅榻畔,凉气逼团蒲。
花雨檐前乱,茶烟竹下孤
乘闲携画卷,习静对香罏。
到此忽终日,浮生一事无。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bù lái chán tà pàn , liáng qì bī tuán pú 。
huā yǔ yán qián luàn , chá yān zhú xià gū 。
chéng xián xié huà juàn , xí jìng duì xiāng lú 。
dào cǐ hū zhōng rì , fú shēng yī shì wú 。

“茶烟竹下孤”繁体原文

雨中邀李范庵過天竺寺作二首 其一

步來禪榻畔,凉氣逼團蒲。
花雨檐前亂,茶烟竹下孤。
乘閑携畫卷,習靜對香罏。
到此忽終日,浮生一事無。

“茶烟竹下孤”韵律对照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步来禅榻畔,凉气逼团蒲。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花雨檐前乱,茶烟竹下孤。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乘闲携画卷,习静对香罏。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到此忽终日,浮生一事无。

“茶烟竹下孤”全诗注音

bù lái chán tà pàn , liáng qì bī tuán pú 。

步来禅榻畔,凉气逼团蒲。

huā yǔ yán qián luàn , chá yān zhú xià gū 。

花雨檐前乱,茶烟竹下孤。

chéng xián xié huà juàn , xí jìng duì xiāng lú 。

乘闲携画卷,习静对香罏。

dào cǐ hū zhōng rì , fú shēng yī shì wú 。

到此忽终日,浮生一事无。

“茶烟竹下孤”全诗翻译

译文:
步行来到禅榻旁边,凉风吹拂着聚在一起的蒲草。
花瓣像雨一样飘落在檐前,凌乱无序,茶烟在竹林下孤独飘荡。
抓住闲暇时光,携带着画卷,静静地坐着,与香罏对话。
来到这里,不知不觉地度过了整整一天,世事纷扰在这一刻都没有了。
全文总结:作者描写了步行来到禅榻旁,与自然相伴的情景。花雨飘落,茶烟飘散,画卷和香罏成为静谧的伴侣。在这片宁静中,作者忘却浮生的纷扰。整篇古文透露出淡泊清静、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茶烟竹下孤”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的《雨中邀李范庵过天竺寺作二首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表现了雨中邀请友人共赏幽静寺庙景致的意境。
首句“步来禅榻畔,凉气逼团蒲。”,以步行者来到寺庙禅榻旁,感受到清凉的空气,形容了寺庙的幽静宁谧。
第二句“花雨檐前乱,茶烟竹下孤。”,诗人描绘了雨中的景象,细雨洒在檐下的花朵上,茶烟袅袅升起,寺庙内外的景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中的意境。
第三句“乘闲携画卷,习静对香罏。”,表现了诗人和友人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共同欣赏画卷,品味香茗,尽情享受时光。
最后两句“到此忽终日,浮生一事无。”,诗人借此表达了在寺庙中度过的时光仿佛停滞,人世的烦恼烟消云散,感叹浮生虚幻,只有此刻的宁静和美好最为真实。

“茶烟竹下孤”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茶烟竹下孤”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