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亦向江南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我今亦向江南去”出自哪首诗?

答案:我今亦向江南去”出自: 宋代 郭祥正 《林和中家观画卷五首 寒芦飞雁仍和子中修撰旧韵》,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wǒ jīn yì xiàng jiāng nán qù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

问题2:“我今亦向江南去”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我今亦向江南去”的上一句是: 为问归飞归底处 , 诗句拼音为: wèi wèn guī fēi guī dǐ chù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

问题3:“我今亦向江南去”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我今亦向江南去”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我今亦向江南去”全诗

林和中家观画卷五首 寒芦飞雁仍和子中修撰旧韵 (lín hé zhōng jiā guān huà juàn wǔ shǒu hán lú fēi yàn réng hé zǐ zhōng xiū zhuàn jiù yùn)

朝代:宋    作者: 郭祥正

芦黄水落秋将暮,鼓翼各寻云外路。
为问归飞归底处,我今亦向江南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lú huáng shuǐ luò qiū jiāng mù , gǔ yì gè xún yún wài lù 。
wèi wèn guī fēi guī dǐ chù , wǒ jīn yì xiàng jiāng nán qù 。

“我今亦向江南去”繁体原文

林和中家觀畫卷五首 寒蘆飛雁仍和子中修撰舊韻

蘆黄水落秋將暮,鼓翼各尋雲外路。
爲問歸飛歸底處,我今亦向江南去。

“我今亦向江南去”韵律对照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芦黄水落秋将暮,鼓翼各寻云外路。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为问归飞归底处,我今亦向江南去。

“我今亦向江南去”全诗注音

lú huáng shuǐ luò qiū jiāng mù , gǔ yì gè xún yún wài lù 。

芦黄水落秋将暮,鼓翼各寻云外路。

wèi wèn guī fēi guī dǐ chù , wǒ jīn yì xiàng jiāng nán qù 。

为问归飞归底处,我今亦向江南去。

“我今亦向江南去”全诗翻译

译文:
芦黄的水在秋天渐渐落下,天色也渐渐暮,鸟儿鼓着翅膀各自寻找通往天空之外的道路。我想问问这些归程的鸟儿,归程的终点在何处?而我,今天也要像它们一样,前往江南的地方。
全文

总结:

诗人描绘了秋天芦苇水面的景象,同时表达了自己即将前往江南的意向,以飞鸟为隐喻,抒发离别之情。

“我今亦向江南去”总结赏析

这首诗《林和中家观画卷五首 寒芦飞雁仍和子中修撰旧韵》是郭祥正创作的。诗意描写了秋天芦苇黄色,寒冷的季节,雁鸟南飞的景象,并表达了诗人思归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秋季的景色为背景,芦苇变成了黄色,寒冷的气息笼罩着大地。诗人通过"芦黄水落秋将暮"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展现了季节的变迁。接着,诗人提到雁鸟,它们在寻找归途,飞翔在云外的路上,这一画面增添了诗的壮丽氛围。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也有离乡背井的念头,他问候雁鸟的归宿,实际上也在自问自己的去向。"我今亦向江南去"表明诗人也有着离去的决心,或许是追寻梦想,或是回到故乡。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秋天的凄美和离愁别绪。

“我今亦向江南去”诗句作者郭祥正介绍:

郭祥正(一○三五~一一一三)(生年据本集卷二○《癸酉除夜呈邻舍刘秀才》“六十明朝是”推算),字功父(甫),自号醉吟居士,谢公山人、漳南浪士,当涂(今属安徽)人。据本集推知,约举仁宗皇佑五年(一○五三)进士,爲德化尉。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权邵州防御判官。六年,爲太子中舍,与江东路家便差遣,爲桐城令。後任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未几弃官隐姑孰青山。元丰四年(一○八一)前後,通判汀州。五年,摄守漳州。七年,因事勒停。哲宗元佑三年(一○八八),起知端州。四年,致仕。卒年七十九(明嘉靖《太平府志》卷六)。祥正诗格俊逸似李白,同时人梅尧臣誉之爲“真太白後身”。有《青山集》三十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郭祥正诗,以书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年影印《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南宋初刊本爲底本。校以清道光刊本(简称道光本),参校清影印宋抄本(简称影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傅增湘校道光本(简称傅校本)等。《四库全书》尚有《青山续集》七卷,其中卷一、卷二诗均见《青山集》,卷三至卷七诗均见孔平仲《朝散集》,故不录。另从道光本及《无爲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一卷。更多...

“我今亦向江南去”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