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无战场”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自古无战场”出自哪首诗?

答案:自古无战场”出自: 宋代 苏轼 《和陶拟古九首 其四》,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zì gǔ wú zhàn chǎng ,诗句平仄:

问题2:“自古无战场”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自古无战场”的上一句是: 稍喜海南州 , 诗句拼音为: shāo xǐ hǎi nán zhōu ,诗句平仄:

问题3:“自古无战场”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自古无战场”的下一句是: 奇峰望黎母 , 诗句拼音为: qí fēng wàng lí mǔ ,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自古无战场”全诗

和陶拟古九首 其四 (hé táo nǐ gǔ jiǔ shǒu qí sì)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少年好远游,荡志隘八荒。
九夷为藩篱,四海环我堂。
卢生与若士,何足期渺茫。
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
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
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
分流未入海,膏泽弥此方。
芋魁倘可饱,无肉亦奚伤。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
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shào nián hǎo yuǎn yóu , dàng zhì ài bā huāng 。
jiǔ yí wèi fān lí , sì hǎi huán wǒ táng 。
lú shēng yǔ ruò shì , hé zú qī miǎo máng 。
shāo xǐ hǎi nán zhōu , zì gǔ wú zhàn chǎng 。
qí fēng wàng lí mǔ , hé yì sōng yǔ máng 。
fēi quán xiè wàn rèn , wǔ hè shuāng dī áng 。
fēn liú wèi rù hǎi , gāo zé mí cǐ fāng 。
yù kuí tǎng kě bǎo , wú ròu yì xī shāng 。

“自古无战场”繁体原文

和陶擬古九首 其四

少年好遠遊,蕩志隘八荒。
九夷爲藩籬,四海環我堂。
盧生與若士,何足期渺茫。
稍喜海南州,自古無戰場。
奇峰望黎母,何異嵩與邙。
飛泉瀉萬仞,舞鶴雙低昂。
分流未入海,膏澤彌此方。
芋魁倘可飽,無肉亦奚傷。

“自古无战场”韵律对照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
少年好远游,荡志隘八荒。

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
九夷为藩篱,四海环我堂。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卢生与若士,何足期渺茫。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

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

○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分流未入海,膏泽弥此方。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芋魁倘可饱,无肉亦奚伤。

“自古无战场”全诗注音

shào nián hǎo yuǎn yóu , dàng zhì ài bā huāng 。

少年好远游,荡志隘八荒。

jiǔ yí wèi fān lí , sì hǎi huán wǒ táng 。

九夷为藩篱,四海环我堂。

lú shēng yǔ ruò shì , hé zú qī miǎo máng 。

卢生与若士,何足期渺茫。

shāo xǐ hǎi nán zhōu , zì gǔ wú zhàn chǎng 。

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

qí fēng wàng lí mǔ , hé yì sōng yǔ máng 。

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

fēi quán xiè wàn rèn , wǔ hè shuāng dī áng 。

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

fēn liú wèi rù hǎi , gāo zé mí cǐ fāng 。

分流未入海,膏泽弥此方。

yù kuí tǎng kě bǎo , wú ròu yì xī shāng 。

芋魁倘可饱,无肉亦奚伤。

“自古无战场”全诗翻译

译文:
少年人啊,你真是远行的好,心中的志向广阔无边。九夷(指南方各族人民)就像是一道道藩篱,而四海则环绕着我的家园。

卢生与若士这样的杰出人才,怎么能满足于渺茫的前途呢?稍有喜爱的是海南州,这片土地自古以来都没有战乱。

奇峰怀望着黎母山,有何异于嵩山和邙山?飞泉从万仞高处泻下,舞动的鹤双低昂飞翔。分流之水还未注入大海,它的膏泽就已滋润着这片土地。

即使能够吃饱美味的芋头饭,没有肉也不会觉得伤心。

“自古无战场”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的《和陶拟古九首》之一,描写了少年心怀远游之志,展示了壮阔的山川风光和自然景色。
首先,诗人少年心怀远游之志,"少年好远游,荡志隘八荒",表现了年轻人的豪情壮志,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
接着,诗中提到"九夷为藩篱,四海环我堂",表现出中原文化的伟大,以及中原文化在四海八荒中的辐射和影响力。
然后,诗中提到"卢生与若士,何足期渺茫",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文人士族,他们也有远游的愿望,但面对广袤的世界,感到渺茫。
继而,诗人对海南州的赞美"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海南被描绘成一个宁静祥和的地方,与其他战乱之地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还提到了一些自然景观,如"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最后,诗人提到了芋魁,表现了对美食的向往,"芋魁倘可饱,无肉亦奚伤",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自古无战场”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自古无战场”相关诗句: